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12月,陕西扶风县下务子村村民王长城在平整土地的时候,发现了一处青铜器窖藏,出土了两件青铜器,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师同鼎".  相似文献   
2.
刘元希 《世界科学》2004,(12):21-21
大约在175万年前,一批批早期人类祖先已经成了最早的“洲际移民”了。此时,他们在黑海之滨格鲁吉亚附近遗留下来的颅骨和石器工具,是迄今为止在非洲以外地区出土的最古老、最明确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17,(2):89-93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了大量的秦代文献,有关律令、医药、农事和卜筮的文献最多。这与秦代统治者"焚书令"不废去"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吏为师"一致。秦代因时间短,且文化政策上焚书坑儒,文学整体上呈现出重实用而少文采的功利性特点。秦代铭颂类作品及"日书"最值得关注,尤其是"日书",潜藏着秦代民俗文化中的神话元素和志怪故事因子。关注出土的秦代文献,不仅有助于把握秦代文学的整体状况,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秦代文学中的"小传统"。  相似文献   
4.
周国兴 《大自然》2010,(2):64-68
探秘斯特克方汀 “人类摇篮世界遗产地”占地4.7万公顷,大部分土地为私人所有,其中著名的斯特克方汀属于斯特格曼家族。1958年斯特格曼家族将这些洞穴捐赠给了维茨大学。该世界自然遗产地主要由13座白云岩洞穴组成,这些洞穴中盛产包括人类化石在内的动植物化石,其中8个洞穴出土了人类化石,4个洞穴出土了石器和骨器,共出土950多件标本。  相似文献   
5.
考古被称为翻阅无字天书,文物无语地承载着多少文明。当我们用眼去触摸那些精美的文物,用心去感悟其无语的交流,就会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面对新于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6.
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部分玉衣片和玉棺片中的黑色点状固体包裹体。拉曼光谱谱图显示其主要的拉曼散射峰位于1360("D"峰)、1582("O"峰)、2440、2735、3250cm-1附近,与石墨拉曼散射峰的典型峰位一致,显示黑色包裹体为石墨。石墨拉曼光谱中的"D"峰和"O"峰的相关信息可敏感地反映其主岩的形成条件,因此对古玉器玉料中石墨包裹体拉曼光谱的深入研究可以对玉料的产地来源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7.
李湘涛 《大自然》2013,(1):24-27
蛇无足却能疾行,灵活且善于盘绕;它们耐饿能力极强,却又有很好的胃口,猎食范围广泛;毒蛇的身体一般不算强壮,却能致强敌于死命;观察总结蛇的活动能预测天气的变化,使人受益匪浅;蛇的生命力旺盛,蜕皮后如获新生,而且生殖能力很强……上古时期的人类对蛇既畏惧又崇敬,我国各地的氏族、部落不仅敬蛇、崇蛇,甚至以蛇为图腾,关于神蛇、灵蛇和怪蛇的传说地广为流传。在我国的考古研究中,与蛇有关的文物屡有发现,其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先民们在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8.
竹简《文子》二次论及"经",四次提到"传",学者多据此认为简本《文子》当时已称"经",且分为上经、下经两篇;甚或认为简本《文子》包含了"经"、"传"、"说"三部分。上说皆可商榷。考之典籍可知:简本《文子》中的"经"非指《文子》本书,而是指《老子》;"传"也是指他书,具体何指,文献阙而难征。竹简《文子》的出土表明,先秦时期《老子》本书虽未题以"经"名,但已被他书尊称为"经",取得了事实上的"经"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晏子春秋》的真伪性、成书时间及作者是学界历来争议的焦点问题,1972年银雀山竹简本的发现,不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了新的进展,而且对我们重新审视《晏子春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9,(7):13-13
科学家不久前宣称:素有“尼罗河美女”美名的古埃及“奈芙尔提提王后半身像”在雕刻时可能被雕塑家刻意美化,与王后的实际容貌有出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