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conventional wisdom about the progress of physics holds that successive theories wholly encompass the domains of their predecessors through a process that is often called “reduction.” While certain influential accounts of inter-theory reduction in physics take reduction to require a single “global” derivation of one theory׳s laws from those of another, I show that global reductions are not available in all cases where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requires reduction to hold. However, I argue that a weaker “local” form of reduction, which defines reduction between theories in terms of a more fundamental notion of reduction between models of a single fixed system, is available in such cases and moreover suffices to uphold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o illustrate the sort of fixed-system, inter-model reduction that grounds inter-theoretic reduction on this picture, I specialize to a particular class of cases in which both models are dynamical systems. I show that reduction in these cases is underwritten by a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that follows a certain liberalized construal of Nagel/Schaffner reduction, and support this claim with several examples. Moreover, I show that this broadly Nagelian analysis of inter-model reduction encompasses several cases that are sometimes cited as instances of the “physicist׳s” limit-based notion of reduction.  相似文献   
2.
介绍直接还原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直接还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结合议题组过去的研究及最新的实验成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3.
决策表的分布约简和严凸函数下约简的等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严凸函数定义决策表的属性约简,证明用严凸函数定义的属性约简同分布约简是等价的,给出严凸函数定义的相对约简的一个判定定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用金属Cu还原Fe^3+的方法,提出了将铜粒填入还原柱中,使含Fe^T3+的待测试样在硫酸介质中,通过铜还原柱,调节呈定的流速,Fe^3+能定量还原为Fe^2+,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滴定定。可测出总铁含量。  相似文献   
5.
在KBH_4存在下,测定了 FeCl_2-(NH_4)_2VS_4 组合体系的催化乙炔还原活性和选择性,考察了外加配体 PBu_3和NEt_3对该体系的活性影响。比较其它Mo-Fe或W-Fe固氮模拟体系的结果,表明以钒铁为主的固氮体系和以钼铁为主的固氮体系可能具有相当多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分子结构对减阻性能的影响,然后通过试验研究找到了一种可供食用的新型湍流减阻添加剂(代号为PSA)。它易溶于水,在通常流动雷诺数下具有15%左右的减阻效果,为在食用系统和生物医学等某些特定领域中应用添加剂减阻技术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Te(Ⅳ)在盐酸-结晶紫底液中的极谱波特性,结果表明:当Te(Ⅳ)浓度小于80ppb时,为氢催化波;而当其浓度约高于80ppb时,其还原波还叠加了Te(0)与结晶紫在汞电极表面上生成的电活性配合物之吸附波.  相似文献   
8.
六氯合钨酸钾是一个温和、有效的还原试剂,能够将亚砜还原为硫酸,将N-氧化吡啶还原为吡啶,还能部分地将苯甲醛还原为苯甲醇。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计算铝电解槽磁场的各种数学模型,指出了等效数学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其在计算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了提高磁场计算精度应采用实际数学模型,即按母线的实际形状计算各载流母线产生的磁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标志物追溯沉积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侏罗系暗色泥岩、原油和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利用GC-MS检测其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它们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以追溯沉积古环境.在这些可能烃源岩中,植烷具明显优势;其次,还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烷和含硫化合物等,可推测出这两个盆地不同时代的烃源岩古时均处于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与转化,是良好的生油沉积环境.还原环境的确认,为今后在盆地找油找气示明方向,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