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3月下旬,成都市郊某专业养猫户所饲养的69只波斯猫中,有30只发生疾病,死亡24只;其典型症状为高热稽留、呕吐黄色粘液,腹泻、严重脱水和全身状况呈进行性衰竭。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普遍下降至3000以下/mm~3,嗜中性白细胞比例下降至30%左右、淋巴细胞比侧上升至60%左右;尸检主要病变在胃肠道、特别是小肠呈明显的出血性炎症变化,经诊断为猫传染性肠炎。  相似文献   
2.
从患病罗非鱼的血液、肝脏、脾脏中分离到细菌,经理化鉴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动物回归试验阳性,认定该罗非鱼的肠炎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相似文献   
3.
方芳 《河南科技》2008,(6):28-28
五、肠炎病 1.症状。俗称烂肠瘟。病鱼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严重时鳍条亦蛀蚀破烂。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呈现红色,严重时则全肠呈紫红色,肠内一般无食物,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能够同时检测病死鸡样品中的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多重PCR 方法.采用煮沸法提取 DNA 做为模板,选择分别针对沙门氏菌属、鸡白痢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特异性基因(invA、fliC、sdfⅠ)设计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参数,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国内17家鸡场369份病死鸡样品进行沙门氏菌的检测,检测结果与传统细菌培养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过的多重 PCR 可同时对沙门氏菌种、属进行鉴定,灵敏度为4.6×102 CFU/mL;多重 PCR 方法共检测出沙门氏菌34株,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21株、肠炎沙门氏菌5株,与传统细菌培养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1.2%、90.5%和80.0%.  相似文献   
5.
6.
7.
来自供应商的两群金黄地鼠,3周后发病,患增生性回肠炎(传染性回肠增生)。经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估计第一组200只地鼠中有75只,第二组200只中有60只患有该病。所有出现增生性回肠炎临床症状的地鼠中都分离出空肠弯曲菌(以下简称“空弯菌”)。病原体从粪便和回肠中分离到。许多无症状的动物都有以增生性回肠炎为特征的组织病变,除一只地鼠外,其他所有地鼠都分离到空弯菌。从另一供应商获得的48只无病地鼠中没有分离到空弯菌。用下述方法之一:病回肠浸出物,1×10~8个/毫升活的空弯菌或灭菌生理盐水灌服接种地鼠。用回肠浸出物接种的8只地鼠中均分离出空弯菌,其中有5只有增生性回肠炎的临床症状。用纯培养物接种的地鼠发生空弯菌移生到回肠,但无回肠增生。以上这些资料以及空弯菌与动物和人的肠道疾病的相关性,提示了空弯菌是地鼠增生性回肠炎的病因。但另外的协同和诱发的因素也应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8.
小儿滴虫性肠炎是儿科临床的少见病,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延误诊治.本文分析及总结了滴虫性肠炎常见的临床表现,强调对小儿腹泻症反复多次检查大便滴虫,以提高诊断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小鹅瘟病毒(GPV)和鹅源禽腺病毒(FAV)基因组序列特征分别设计了各自的PCR引物,经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两种病毒的二重PCR方法.该法能从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和小鹅瘟疫苗株以及分离的鹅源腺病毒蚀斑克隆株分别扩增出相应的特异性产物,而对其它常见鹅病的病原及正常鹅胚肝组织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来自广西不同地方的36份临床病例样品的检测发现,其中具有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典型病变的22份样品均可检出GPV和FAV两种病毒.其它的有4份只检出GPV,3份只检出FAV;12份健康雏鹅肝组织中仅有一份检测到GPV;健康成鹅泄殖腔中GPV和FAV的检出率分别达44.29%、37.14%二者都有的占1.43%.结果表明,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病原可能包括GPV和FAV两种病毒;建立的PCR诊断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特点,可用于该病征的临床快速鉴别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三七总皂苷对家兔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影响。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三七总皂苷组。肠系膜动脉钳夹 浆膜下注射内毒素方法制作家兔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模型,分别于6、24h后取血,酶联免疫吸附(ELLSA)法测定IL-6、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24h后处死家兔,观察肠管、肺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组与内毒素组相比,IL-6和TNF均较内毒素组有明显降低。三七总皂苷组肠管病理组织学损伤改变较内毒素组明显减轻。三七总皂苷通过抑制LPS产生炎症介质的作用,干预家兔MODS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