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5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测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初产妇80例,头位单胎,年龄(26.5±2.8)岁,体重(61.7±8.3)kg,孕期(39.15±1.9)周。随机分硬膜外(E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分别观测麻醉后3、5、10、15、20、25min平均动脉压(MAP),麻醉诱导到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取出时间(U—D),硬膜外局麻用药量,麻醉效果评价。结果:CSEA组与EA组比较,I-D、U-D短,硬膜外用药量少。麻醉效果CSEA组优占97%,良为3%,差为0,明显高于EA组。结论:CSEA用于剖宫产术效果优于单纯EA。  相似文献   
2.
用双核微核实验检测多环芳烃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大气中常见的5种多环芳烃的致突变性。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实验检测不同浓度5种多环芳烃对人血淋巴细胞的微核诱导作用。指出5种多环芳烃各染毒剂量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说明他们均可引起人外周血双核淋巴的微核率增加。除苯并(a)芘(BaP)外其余的几种多环芳烃也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应用口服阿昔洛韦片联合神经阻滞治疗56例带状疱疹,通过对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止疱、止痛、结痂及痊愈时间上对比,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神经阻滞时间越早,疗效越高,缩短病程,减少疼痛,防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  相似文献   
4.
野木瓜注射液对牛蛙坐骨神经传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0%野木瓜注射液(InjectionStauntoniae,IS)涂布于离体牛蛙坐骨神经8min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诸成分的潜伏期都发生了显著性的延长,但只对C2成分的幅度有显著性影响;而50%IS不仅使复合动作电位各类成分的潜伏期都发生了显著性延长,而且使除Aαβ和C1以外的各类成分的幅度有显著性的减小.上述IS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这种阻滞作用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5.
对河北师范大学校医院1992-1995年6月收治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用硬膜外麻醉下手法按摩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治愈率为93.6%,显效率为97.8%,此疗法操作简单,效果好且见效快。  相似文献   
6.
对人工培养的虫草菌菌丝体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和水提取人工培养的虫草菌菌丝体,分别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和水提取物.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发现乙酸乙酯提取物显著抑制类前骨髓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活性,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约为25μg/mL.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进一步研究虫草菌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HL-60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DNA含量发现,25μg/mL虫草菌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12~2Ah后,S期细胞减少,而G2/M期细胞增多,表明细胞周期中G2/M检验点被阻滞.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在虫草菌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后,HL-60细胞中G2/M检验点相关周期蛋白p34^cdc2表达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描述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采用静态间歇实验和动态土柱实验对甲基叔丁基醚(MTBE)在饱和黏土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进行了研究.静态吸附结果表明,MTBE在不同黏土中的吸附行为均可用线性方程描述,黏粒含量是土壤对MTBE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动态迁移实验中,借用反函数变化思路,提出利用实际渗流速度v确定非保守性物质在介质中纵向弥散系数DL和阻滞系数Rd的方法.与间歇实验相比,动态土柱法得到的Rd较小,仅为1.004,预示受到污染的土壤对MTBE几乎没有任何截留和净化能力.由此确定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参数,为今后MTBE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治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详细分析网站访问流量的基础上,将阻滞增长模型应用到服务器容量预测过程中,得出服务器的响应时间与客户请求到达率之间呈指数增长关系,可以将之运用到服务器负载预报和服务器规模预测等问题的研究中,给服务器的性能和服务质量的分析与判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泥掺量的水泥土防渗屏障和上海老港填埋场的膨润土砂水泥(塑性混凝土)防渗屏障对Cu~(2+)的阻滞效果,并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Cu~(2+)在防渗屏障中的有效扩散系数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和屏障厚度的增加,水泥土屏障对金属离子的阻滞效果会逐步提升;Cu~(2+)在水泥土中的有效扩散系数(1×10~(-7)~2.5×10~(-7) cm~2·s~(-1))是在土中的有效扩散系数(9.53×10~(-6)~1.14×10~(-5) cm~2·s~(-1))的1/35~1/100;上海老港填埋场中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屏障对Cu~(2+)有较好的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断端的寻找方法及泪小管断裂吻合联合泪道引流管置管术的疗效,提高泪小管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泪小管断裂57例患者,采用在显微镜直视下寻找的方法,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和泪囊侧断端,置入硬膜外管作为泪小管内支撑物,吻合泪小管断端,留置引流管3~6个月,拔管后3~12个月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治愈53例,拔管后泪道冲洗均通畅,无溢泪现象,4例主观感觉有少许溢泪症状,但冲洗泪道试验通畅,行泪道扩张冲洗2~3次后症状消失,无眼睑内外翻或泪小管撕裂等症状。结论:在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端吻合术,较容易寻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手术成功率高,恢复泪道排泪功能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