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5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野罂粟对实验动物脏器中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影响,探讨野罂粟作用的脏器归属.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脏器组织中AC、cAMP、cGM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野罂粟降低大鼠心内AC含量,升高脾、大肠、小肠内AC含量;降低大肠内cAMP含量,升高胃内cAMP含量;降低肺内cGMP含量,升高大肠、脑内cGMP含量;降低大肠内cAMP/cGMP比值.结果发现野罂粟作用后,胃、肺、大肠内环核苷酸浓度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2.
环核苷酸检测法研究中药归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对解释中药作用的趋向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中药归经及其现代研究方法,并总结归纳了环核苷酸检测法研究中药归经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完善归经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α_1-肾上腺素受体激活防止心室颤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氯仿诱发小鼠心室颤动(VF)的模型上,研究了激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AR)防止VF发生的机制.甲氧胺(15mg/kg,ip)可防止VF,哌唑嗪(5mg/kg)和硝苯啶(3mg/kg)阻断甲氧胺的防颤作用,阿托品(15mg/kg)和育亨宾(5mg/kg)无效.放免测定VF组(n=8)与甲氧胺组(n=8)心室肌环核苷酸含量,与VF组比.cAMP水平无变化,cGMP含量显著增加(p<0.001),cAMP/cGMP比值显著减小(p<0.001).提示,甲氧胺防止VF是通过激动心肌α1-AR介导的,并与心肌cGMP水平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氧钒离子单独作用和氧钒离子与过氧化氢同时作用于环核苷酸时,用化学测磷法测定产生的PO3-4以确定环核苷酸的两个磷酯键是否同时断裂;用HPLC结合ESR等谱学方法来判断是否有一个酯键断裂的不对称水解发生.发现氧钒离子单独存在时并不能使环核苷酸的磷酸酯键水解;而在氧钒离子和过氧化氢共存时可使环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中一个酯键水解成核苷单磷酸,且cAMP和cGMP在水解速度及生成3'-或5'-AMP和GMP的比例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比较野生型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E1和PDE2基因敲除的突变菌株(PDE1/Δpde1、Δpde1/Δpde1、PDE2/Δpde2和Δpde2/Δpde2)对蓝莓果酒发酵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测定了蓝莓果酒发酵醪液总糖、酒精度、总酸、pH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等指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相结合的方法对蓝莓果酒挥发性物质进行比较。探究了PDE1和PDE2基因对酿酒酵母的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Δpde1/Δpde1菌株能有效提高蓝莓果酒发酵速度,酿造的蓝莓果酒活性物质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PDE1和PDE2基因的缺失会降低发酵蓝莓果酒的抗氧化能力,且敲除PDE2的酿酒酵母酿造的蓝莓果酒的抗氧化能力比敲除PDE1的更弱,而Δpde1/Δpde1突变菌株酿造的果酒中香气成分含量较多。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次离子交换柱层析, 从牛脑中制备钙调素依赖性的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 所得酶不含内源性钙调素, 能被足量外加的钙调素激活 14 倍, 可用于测定细胞中的钙调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自由基对人精子功能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精液中存在着两种产生活性氧( R O S)的来源——精子和白细胞.这些 R O S在不同水平对精子结构和功能具有不同效应.结合本室成果,综述了 R O S及其清除剂对人精子存活率、运动性和获能等功能的调控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提示 R O S在男性生殖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病理作用,并为 R O S清除剂用于治疗男性不育症及抗男性生育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乙醛酸诱发荧光及放射免疫分析法进一步研究,氯仿诱发小鼠心室颤动是由于内源性儿茶酚胺快速释放和利血平可防止VF的发生,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吸入氯仿引起小鼠心室及肾上腺CA释放而致颤,因此,单独耗竭心室CA或摘除肾上腺均不能防止VF的发生。利血平防颤与它耗竭CA,提高心室cGMP水平和降低cAMP/cGMP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4支豚鼠分成电针组和对照组进行了白细胞分类和计数,同时用分离淋巴细胞进行了环一磷酸腺苷免疫反应性(CAMP—IR)和环一磷酸乌苷免疫反应性(CGMP—IR及ANAE,(酸性非特异性酯酶)组化反应。结果可见电针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电针组淋巴细胞总数降低不明显(P>0.05) ANAE~+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提高均不显著,(P>0.05)ANAE~+点样型淋巴细胞(T_H)绝对值和百分数均有提高(P>0.05,P<0.05)弥散型淋巴细胞(Ts)绝对值和百分数均有显著降低(P<0.02P<0.05) 淋巴细胞CAMP—1R和CGMP—1R阳性反应呈棕黄色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和细胞质内,电针组比对照组淋巴细胞CAMP—1R和CGMP-1R均有显著增强(P<0.05 P<0.05),两组淋巴细胞CGMP—1R均比CAMP—1R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杏仁核快速电点燃癫痫中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1(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HCN1)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癫痫模型2 h组(EP-2 h)、癫痫模型14 d组(EP-14 d)和癫痫模型35 d组(EP-35 d);采用快速电点燃刺激杏仁核方法建立癫痫大鼠模型,观察行为学的变化,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神经元中HCN1的表达情况。结果 HCN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S组比较,EP各组海马部位的HCN1阳性表达细胞数均减少,且EP-14 d及EP-35 d组减少最明显(P < 0.05);免疫组化结果为EP各组的HCN1表达较S组下调,且EP-14 d及EP-35 d组下调最明显(P < 0.05)。结论 在杏仁核快速电点燃癫痫中,HCN1下调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