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4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新疆天山北坡河流多发源于高山古冰川区,到中山地带切入基岩,水流湍急,多石滩跌水,出山口以下河道坡度变缓,形成冲积扇,目前河水在冲积扇中迂回摆动,下切为深槽,两岸为多级台地地形,个别地段台地多达13级,相对高度在200~400米,冲沟十分发育,植被条件极差,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本文就奎屯河流域近十多年来在治理泥石流灾害方面所采取的工程性措施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By analyz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from Dongchuan Debris Flow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and historical data from year 1965 to 1990 gotten from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Yunnan Observatory,the responding of debris flow in Jiangjia Ravine to Solar Proton Flare is studi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Solar Proton Flare,as one of most im-portant astronomical factors,affects the activity of debris flow in Yunnan. Generally,from 1965 to1990,the more active Solar Pro-ton Flare is,the greater the probability of high frequency and large runoff of debris flow is. On the contrary,the less active Solar Pro-ton Flare is,the greater the probability of low frequency,small runoff,and low sediment transport of debris flow is.  相似文献   
3.
运用沉积学理论,通过对铁法煤田大兴井田4#煤层中发育的砂岩、砾岩体的研究,指出它们均为河道沉积产物,并从中识别出了聚煤早期河道正常沉积、聚煤期后河道水携物与坍塌物混积和河道泥石流沉积三种成因类型,论述了它们各自的岩相和空间发育特征,这将有益于揭示其平面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指导采场的科学设计和修订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紫阳、岚皋一带是陕南山地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和重灾区,随着各种工程经济活动的增强,灾害发生更加频繁,危害性更大。作者在分析区内地质环境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等特征,进而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既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专家们通过地质历史考察发现,早在400多万年前,现在的青藏高原南部还是汪洋一片,后来受来自印度板块次大陆与欧亚主大陆碰撞的影响,致使青藏高原逐步隆起.  相似文献   
6.
云南作为泥石流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均会遭受重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突发性灾害,本文基于DCHNNet(dual-channel hybrid neural network)提出了一个基于双通道的改进残差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双通道残差网络(two-way residual network, TWRNet)。该网络能够广泛应用于泥石流沟谷图像的潜在危险性排查,实现泥石流灾害的预警。TWRNet首先采用切片的方式对数字高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数据和遥感数据分开处理,并使用改进的残差结构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将特征进行融合,并使用通道注意力机制SE(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模块进行通道增强;最后给出泥石流沟谷的分类结果。在训练过程中,本文使用了交叉熵和焦点损失构成的联合损失函数。实验结果表明,TWRNet在泥石流沟谷识别方面达到了最高89.28%的识别率和87.50%的召回率,模型性能良好。使用图像学习沟谷特征的方法来进行泥石流孕灾沟谷的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 通过对拦砂坝坝高和库容确定、断面设计、荷载分析、结构计算、稳定性分析和计算, 建立了基于GIS的拦砂坝优化设计模型. 该模型以坝体的结构稳定性为约束条件, 把拦砂坝的优化设计视为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 能较准确地计算拦砂坝的体积和库容, 以达到投资库容比最小为目标, 初步实现了拦砂坝重要参数, 如拦砂坝体积(工程投资)、坝体稳定性、库容(拦砂量)的优化设计, 为泥石流防治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危险性动量分区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泥石流运动数值模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泥石流出山口后的运动全过程, 求得泥石流流速和流深分布, 确定泥石流过程中泛滥范围内任一点的最大动量, 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动量分区模型Z = Khv. 根据考察和实验资料对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Chacaito沟百年一遇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 利用动量分区方法划分出泥石流危险区.  相似文献   
9.
甘肃榆中碱沟泥流,是黄土地区由滑坡转化为粘性泥流的典型实例,其形成条件、运动特征和过程的分析探讨,对研究和防治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因子数据库,确立了空间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估模型,运用叠置分析,细部删除和逻辑选择合并操作,对典型区泥石流危险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