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红菌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竹红菌素(Hypocrellin)是在我国最早发现的一种新型光敏剂.它的光生物活性可抑制细菌生长.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吸收后,它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及胞浆中,只有少量的进入细胞核中.竹红菌素加光照后对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竹红菌素光敏作用靶部位是细胞膜,线粒体和微粒体是其敏感靶部位,而光敏作用引发的脂自由基等产物可能是诱导DNA等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氧分子三种自旋异构体及其反应活性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MO法研究氧分子的^3∑^-g,^-△g和^1∑^+g三种自旋异构体的结构以及它们的反应活性,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探讨了^1△g态氧化学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及氧分子通过光氧化反应和光敏氧化反应给人类带来潜在危害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氧是一种极活泼的物质单纯态氧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作用。文中对单纯态氧的结构,制法及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技》2012,(19):9-10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近日宣称,已利用赫歇尔空间天文台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和最先进的红外探测器在猎户座恒星形成区域发现了氧分子,首次证明了太空中存在氧。"我们在18世纪70年代认识到了氧气的存在,但是230多年后才得以证明简单的氧分子存在于太空中。"研究人员表示,氧原子会凝结在漂浮于太空的细微尘埃颗粒上,并转化为水冰,因此很难被观察到。但是在宇宙中一些较温暖的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数学研究为基础,系统研究综述有机物光氧化反应的重要基础理论-烯烃与单重态氧的“ene”反应,论述它的典型反应,反应特性,反应机理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单线态氧分子(1 O2)是一个具有高度化学反应活性的内源性信号分子,可以在机体的正常细胞生理活动中产生.它与生物分子的双价键发生特定加合反应,在细胞水平主要氧化功能性和结构性蛋白质.1 O2永久性激活胆囊收缩素1型受体CCK1R,并对其他G 蛋白偶联受体具有差别性调控作用.1 O2具有与其他活性氧明显不同的细胞反应.1 O2抑制多种类型的电压门控钠通道 Nav 和钾通道 Kv ,但是激活某些类型的 TRP 通道如TRPA1和TRPV1.1 O2也特异性调控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多种信号蛋白,如激活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激酶 II.1 O2对细胞功能的这些特定调节,不但在肿瘤的光动力治疗中得到应用,也正在逐渐形成一门以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为基础的光控药理学学科.  相似文献   
7.
新型氧分子O4的理论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自由团簇计算法”计算了实验上发现的新型氧分子O4的电子结构.计算了2种可能的空间结构——正方形和正四面体,分别得到了这2种结构的中性分子O4,正一价分子O 4和负一价分子O-4的基态电子结构,并根据能量最低原则确定了各自的结构参数,从而得到了O4分子2种结构的基态总能量、一价电离能及电子亲合势能.与氧原子、普通氧分子O2和臭氧分子O3的计算结果比较,显示O4分子可以以正方形结构或正四面体结构形式存在,其中正方形结构更有可能是O4分子的真实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9.
正地球上氧气(即稳定的氧分子O2)的起源有许多未解之谜.不同于现在所熟知的光合作用产生氧,生命物质存在之前的地球原始大气中就存在氧气,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已广泛认可的途径是三体复合反应:即两个来自二氧化碳(CO2)光解的O原子和一个媒介体原子分子M,三者共同作用而生成氧气分子O2;最近的一个研究认为CO2在能量范围为11.686~12.145 e V的真空紫外光作用下可以直接  相似文献   
10.
小分子气体在烯烃共聚膜中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小分子气体(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在烯烃共聚物乙烯/1-己烯膜中的扩散性能。主要探讨了分子主链结构中共聚物单体的比例,以及气体分子大小对扩散系数和自由体积的影响。模拟过程中采用Compass力场,对共聚物模拟体系进行NPT系综动力学优化,计算得到其密度,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使模拟体系接近于真实体系;随后进行NVT模拟,得到500ps时间的小分子运动轨迹,由爱因斯坦方程计算出气体分子在烯烃共聚物中的扩散系数,并与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中1-己烯含量的增加,氧分子和氢分子的扩散系数也呈增大趋势,与共聚物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分析一致。说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是一个有效计算、预测小分子在不同比例烯烃共聚物中计算扩散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