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以莫尔特尼李和泰安水杏为试材,对李、杏属间杂交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属间杂交组合的SOD活性均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呈现波动性变化,不同组合之间存在差异,而对照的SOD活性的高峰出现时期均早于处理;属间杂交授粉组合的POD活性也呈波动性变化,但其酶活性高于对照,并且该酶活性高峰期也较对照提前;李×杏杂交组合授粉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一直处于缓慢的上升趋势,而反交组合在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过程后才开始缓慢上升;属间杂交组合的MDA含量均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而对照的MDA含量基本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可能与杂交不亲和性的存在以及花粉与柱头的识别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
3.
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与小白菜(Brassica ssp.chinensis L.)进行属间杂交,研究不亲和性发生的时期,并通过胚抢救克服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萝卜与小白菜的属间杂交的平均结荚率为89.7%,而胚珠在第6天开始出现败育,胚珠成活的最长时间为10d.实验说明萝卜和小白菜的不亲和发生在胚发育过程中,授粉后第5~7天进行胚抢救可获得成活苗,成苗率为3.3%.  相似文献   
4.
张庆勤 《贵州科学》2000,18(2):108-111
在同一小麦生态区往往数种病害同时发生,用兼抗性小麦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减少环境污染.用小麦近缘种属与野燕麦的不同种杂交、具有普通小麦不同染色体的近缘属间杂交,杂交后代一般不要进行回交,而且容易稳定,育成系列兼抗性普通小麦型的优质、高产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5.
提摩菲维小麦×天兰偃麦草F_1,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双二倍体,根尖染色体数为70,减数分裂中期Ⅰ有35个二价体,形态为两亲的中间型略倾向天兰偃麦草,植株健壮,对小麦多种病害免疫或高抗,抗寒耐干旱、多年生、种子蛋白质含量高,花药育性为80—90%,结实率8.03%,种子千粒重18克。双二倍体种子发芽率为42.1%,结实率与亲本相似或略高于亲本,种子饱满度好于亲本,千粒重22克。为一新的更有经济价值可与小麦杂交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6.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杂交后代中的簇毛麦染色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地高辛(Digoxigenin-11-dTup)标记的簇毛麦染色体组DNA为探针,以普通小麦“中国春”总DNA作封阻进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对小麦和簇毛麦杂交和回交后代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杂交后代的28条染色体中有7条簇毛麦染色体,在发生部分染色体加倍的回交代后鉴定出含7条簇毛麦染色体重的易位系。GISH的准确鉴定以及易位系的获得为向小麦导入簇志麦的有用基因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7.
赖草属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报道了赖草属各种植物的优良特性及其优良基因用于改普通小麦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小麦-多枝赖草异附加系统选育的研究现状和远缘杂交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提莫菲维小麦、硬粒小麦与四倍体长穗偃麦草杂交当代结实率分别为1.4%和3.57%。杂种植株形态为两亲的中型型。以提莫菲维小麦为母本的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0.20Ⅲ+9.11Ⅱ+9.10Ⅰ,以硬粒小麦为母本的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1染色体配对构型为0.15Ⅲ+6.87Ⅱ+13.78Ⅰ配对染色体主要是长穗偃麦草(4x)的同亲配对,并推测四倍体长穗偃麦草具促进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或抑制小麦pH基因作用的特殊遗传系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