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黄鹤 《科技咨询导报》2008,(32):198-198
一个时代人们的整体的色彩意识,不仅从视觉的艺术作品中能窥见一班,从其时代所涌现的文学作品中也可探知一二。经由文学中的色彩语言流露出的不仅是文学本身,更是整个时代的色彩审美感悟。它们和视觉艺术一样都通过作者的思维得以表达,通过人的主观感应得以接受,所表达的都是人的色彩意识。从意识这一点上来说,它们是有着高度的相似性的。所不同的是,媒介和主观性的多少。此文中,将对此不作赘述,仅以少量词倒来色彩学角度试探宋人色彩意识。  相似文献   
2.
词作为"艳科"、"小道",起源于宴乐,流行于舞榭歌场,以艳情柔媚的风格作为叙事方式,取代了诗歌的统治地位而成为鼎盛一时的文学主流.这样一种文学形式的流行和兴盛,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符号系统对欲望的妥协.在这场语言的集体狂欢中,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游戏在社会角色规则、性别规则以及语言本身的规则之中,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一朵盛极而糜的奇葩,也为今世之人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3.
宋代庐陵地区出现了一大批诗词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很大影响,在中国区域文化中也是一个奇迹.本文对宋代庐陵诗词作家作品量的统计分析,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该地区文学艺术发达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发展流变是一个充满矛盾同时也是充满了活力的进程:在审美观念上,虽然雅化潮流成为一种强势往前推进,但是,俗词的创作传播作为一种源于市井民间的活力涵养着词的生命肌体;理性上的拒斥与实践的热衷这一心理矛盾使宋词从政治教化的重负中逃逸出来,保持一种感性鲜活的审美品质;执着悲哀与超越悲哀两极的情感趋向冲撞对流衍化出宋词丰富多采的审美形态;在性别上,一种整合了双性特点的的抒情范式使宋词具有了更为隽永的滋味;文体上虽有尊体与破体之辩,但在创作实践中,词的破体而行却为词带来了多元多姿的审美风貌;风格上婉约与豪放的消长变化这组过去探讨的最多的矛盾则更多的和以上五组矛盾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词作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众多词人写作的题材五花八门,艺术手段亦不断翻陈出新。祝寿词是众多词类中颇具特色的一种,辛弃疾的祝寿词堪称是宋词中雅俗相兼而又风姿绰约的一朵奇葩。他的祝寿词内容丰富,风格雄大浓郁,感情真挚自然。既有沉雄豪迈的一面,又有安逸恬淡的情怀,其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段变化多端,成为宋代祝寿词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6.
《乌夜啼》之名最早见诸中古乐府,唐代教坊曲中亦有《乌夜啼》,其后唐宋词中出现了大量以《乌夜啼》为词牌的词。通过考察其本事,可以看出,词牌之《乌夜啼》是以唐教坊曲《乌夜啼》为近源,以中古乐府《乌夜啼》为远源,哀怨婉曲是其声情的基本特点。南唐李煜首创《乌夜啼》之后,两宋时期有四十八字左右《乌夜啼》和三十六字《乌夜啼》,后一种情况是以《相见欢》为词调,当视为《相见欢》的别称。北宋时期创作此调的词人除欧阳修以外,比较鲜见,然南宋逐步繁盛,陆游、卢祖皋等是其代表,而且往往一题多作,促进了《乌夜啼》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陶汝崇 《科技信息》2007,(16):421-422
经过魏晋南北朝和唐代的发展,隐逸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已经不仅表现于追求肉体上的隐居山林,而更加的内倾化,幻化成为一种精神,深深植根于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和意识,成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追求。并且表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形成一种至高的审美境界;而这种审美趣味其本质上是中国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悲剧性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8.
《吉安师专学报》1993,(1):29-34,47
  相似文献   
9.
词是一种脍炙人口的文学表达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少译者已经把这一绮丽的瑰宝翻译并介绍到国外.然而词的翻译绝非易事,比起散文小说更有难度,尤其是词牌名的翻译.本文就词牌名的几种常见的英译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李荣 《科技信息》2008,(20):155-155
宋词的创作群体是十分广泛的,上至帝君,下至走卒,无不有作品留世。本文以李清照《醉花阴》为例,对宋词的“尖新之语蕴藉之致”进行了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