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软土地基上桩?土相互作用对高层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机理,设计了1:6比例的高层结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软土地基上框架结构的模型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层状剪切盒模拟土体的边界,锯末和砂土的混合物作为地基土、以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拟上部结构,基础采用3×3群桩基础。通过对比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框架模型和刚性地基框架模型的结构动力特性,总结出本试验中SSI效应对高层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影响规律:土体对地震动存在显著的过滤作用,放大土体基频附近的振动,且放大幅度随地震动的加强而减小;小震时土体对加速度峰值起放大作用,而在大震时起减小峰值的作用;考虑SSI效应后,结构的频率降低,阻尼比提高,结构的损伤出现得更晚,发展也更慢。在土体频率处,SSI体系的振型受土体影响显著;在远离土体频率处,SSI体系振型与刚性地基一致。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楼板开洞的复杂框支剪力墙结构高层商住楼制作了1/20整体试验模型,进行了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得到了结构在不同裂度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及应力一应变曲线,分析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动力荷载下的受力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楼板开洞可有效减小转换层以上结构的侧向刚度,避免结构沿竖向产生较大的刚度突变。  相似文献   
3.
怪诞能使人注意、醒悟、警惕丑恶,能启发人的反向思维,这是它的认识价值。怪诞引发的惊骇、惊赞能强迫注意,铭刻记忆,被广告等媒体时尚艺术广泛运用,这是它的震憾价值。怪诞作为外美内恶的审美对象,能给人带来顿悟快感、自信快感、本能复仇快感和理智快感,这是它的快感价值。怪诞形象在世界各地都被人用来驱逐邪恶、战胜可怕,这是它的威慑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筒仓-贮料-地基系统在动力作用下的相互响应机理,开展小型振动台筒仓试验,研究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筒仓复合结构加速度、位移和土压力的响应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对筒仓-贮料-地基相互作用系统的地震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筒仓仓顶加速度峰值随贮料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贮料与筒仓的相对运动对筒仓系统具有减震作用.同一工况筒仓母线上的位移形态相近,位移峰值随着贮料量的增大而增大,沿高度方向上下相差较大.在地震波作用下,土压力上下浮动,但整体上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直至稳定在某一数值.研究成果可为地震作用下筒仓结构的安全运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采用Taft波激励,不断增大其幅值,研究不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堆积型滑坡地震响应特征,对比分析了汶川地震清溪台站基岩波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坡面水平向和竖直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均随坡高增加而增大,呈现高程放大效应;坡体内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与坡面不同;坡面对输入地震波有反射作用并呈现坡面浅表放大效应;基岩水平向加速度随高程增加存在增大现象,与地震动输入相比,均有缩小现象.同一高程处,坡面水平向与竖直向、坡体内及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地震波幅值的增大其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把握单轴偏心隔震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并建立相应的理论简化分析方法,文中对三层两跨基础隔震钢框架模型进行了不同偏心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结构扭转效应与偏心工况的关系,分析了隔震前后结构层间剪力、层间扭矩、层间转角以及不同偏心距下结构隔震层扭转角加速度和扭转角位移的变化规律.运用层单元模型建立了偏心隔震结构动力简化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空间机构振动力完全平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变分原理选取空间机构振动力平衡时各构件配重大小和质心位置的方法。此法计算出的配重具有最小转动惯量,因此可降低机构的振动力矩。文中详细讨论了具有不同连架副的连架杆和非连架杆所加配重的选取方法,并以空间RRRRS五杆机构为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研究空间机构震动力完全平衡的新思路,并由此导出两种空间机构(空间RSS'R(Ⅱ),RRRSR)震动力完全平衡的条件。这些条件比用其它方法导得的条件更为宽松和简单。  相似文献   
9.
鉴于复杂振动荷载下地基和土工建筑物动态反应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将 复杂振动荷载分解为球应力振动与偏应力振动进行研究。为了探讨球应力振动下土的 动力特性,研制了球应力振动仪。该仪器可以测出作用在试样上振动球应力的大小, 同时可以测出不排水试样在不同振动球应力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过程。将其结果 与动三轴试验相应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获得振动球应力对饱和砂上液化影响的 情况。本仪器制造方便.经过初步试验.证明其性能基本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机构震动力、震动力矩、平衡力矩与固定支承运动副反力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可用固定支承运动副反力极小化计算代替震动力和震动力矩的平衡计算的结论。文中提出了机构动力平衡约束最优化的一种数学模型;引用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矩阵法建立了运动副反力、平衡力矩与平衡质量参数间的关系式,简化了上述数学模型所需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