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宜居性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建设宜居城市,不仅是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政策最好的诠释,更是城市居民对高水平的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最为迫切的愿望。本文从城市经济水平、生态环境、居住状况、社会人文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城市宜居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并由此提出了提升安徽省城市宜居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8年宜居城市研究持续获得国内的广泛关注。盘点了在城市宜居性因素研究、宜居城市建设与实践、宜居城市的评价、宜居城市理论探讨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总结了中国响应生态文明和谐宜居城市建设战略,在围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宜居城市的建设朝着实证化、具体化、精细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3.
依据老工业搬迁区宜居城市的三个层次建设目标,即宏观层次的宜居城区建设、中观层次的宜居社区建设和微观层次的宜居搬迁地建设,结合沈阳市铁西区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实际,以中观层次的宜居社区新湖社区建设为例,从居住社区外部环境评价和内部环境评价两个方面入手,以基础生活环境配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文景观环境营造、公共活动空间预留、建筑物风格及布局以及和谐社区物业管理等六个方面为切入点,对社区宜居性评价指标展开讨论,并给出详细的评价指标描述.  相似文献   
4.
宜居城市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宜居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该地区宜居性实际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客观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且比后者更为科学、详尽,更有实际指导意义,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外宜居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了6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构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中部六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7.0软件对六市宜居性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主成分贡献率和载荷矩阵,然后评估出六市的宜居性总得分和排名.依据六市宜居性得分,分析六市宜居性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为六市今后宜居性建设提出一些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以7个山区聚落为案例,从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基础设施4个方面对聚落宜居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探讨山区聚落宜居性建设主要方向和路径.结果表明,水口村、二道村、北极村宜居性处于一般水平,烧排瑶寨、高坪村、凹子村宜居性有待建设,招素沟村宜居性亟待建设;聚落经济过分依赖传统农业,基础设施差,远离集镇、县城等经济中心,非农产业发展落后,经济落后又造成社会发展滞后,综合因素使得这些聚落成为人居环境建设的难点区.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灾后城镇恢复重建规划的宜居性包括选址和详细规划的宜居性.目前较好地解决了选址的宜居性.结合恢复重建规划用地的具体特点,应用后现代主义城镇规划的宜居性策略,是灾区化自然灾害为发展契机的必然选择.通过广泛宣传,采用学术研讨、规划竞赛等形式,建立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动员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广泛参与详细规划的讨论与编制,也是保证城镇规划宜居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昊旻  程朋根 《江西科学》2021,39(5):851-857
江西省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因素,已经成为许多民众日益关心的主题之一.运用熵权法建立2010―2019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分析与评价,使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阶段性特征显著,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差异显著,具有较强的"东北-中-西南"方向性特征,其发展受到人口、居住、环境、公共服务、经济五大系统共同影响,且各系统影响强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推波助澜,导致了西方后现代主义城市运动和城市街区公共空间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本文系统地探讨了西方社区宜居性、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所蕴涵的城市街区公共空间思想,揭示了关注城市多样性与多元化问题、突显人性化城市设计、重视社会公正问题、重现宜居性社区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城市街区公共空间观的主要价值取向,城市街区公共空间与城市宜居性内在规律的探讨,对于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自2013年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开始检测PM2.5指数以来,空气质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雾霾现象已经蔓延到全国各地,其是否会影响房地产价格?本研究基于我国280个地级市2002-2016年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空气质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并分别从不同时期及不同区域层面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得出,房价和PM2.5浓度在全国的分布存在空间聚集效应.从全国范围看,空气质量会对房价产生负向作用,PM2.5浓度每上升1个单位,造成房价下降0.37%.不同时间阶段空气质量都对房价存在影响,但在宏观调控加强时,空气质量的影响效果会被削弱.从区域层面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影响空气质量对房价的作用效果,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空气质量对房价的影响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