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以单片机为核心构成自动接续装置,检测程控交换机中继线路的直流状态和交流信号音,实现“热线电话”中继线路的自动接续.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爆炸冲击波在地下停车场等扁平大空间内的传播规律,采用AUTODYN软件建立了二维轴对称分析模型,分析了8种质量的TNT在扁平大空间中间位置地面处引爆后冲击波的传播特性。通过结合爆炸冲击波传播云图和部分测点的压力时程曲线,分析发现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形成多个马赫波,首个马赫波的马赫杆高度可以达到空间净高,后续马赫波的马赫杆高度较小,但传播速率大,最终会追上首个马赫波,并与其汇合,在汇合处峰值超压较马赫杆其他位置有所增加,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后续马赫波对首个马赫波的影响越来越小。给出了根据比例净高确定马赫波阵面峰值超压恒定的临界点水平位置和对应最大峰值超压值的计算公式,给出了根据平面比例爆距确定最大峰值超压平均值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晋城市教育城域网现状,提出用户的需求及城域网建设的发展方向,对教育信息中心的情况作了简单明了的说明,在现有基础上对教育城域网作了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鹿茸的组织结构、鹿茸皮肤及顶端肉质部分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较详尽的观察,同时对从鹿茸分离的细胞及由鹿茸组培养出的细胞形态结构也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翘嘴红鲅鲌头骨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头骨构造的特点与捕食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多糖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纺织印染和石油开采等工业上有广泛用途[1,2]。为了开发利用酵母菌胞外多糖,我们筛选了一株多糖产量较高的斯达油脂酵母菌 2.1390。该菌株能合成由半乳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的胞外多糖。多糖无色素、易吸水膨胀、粘度高,具有潜在应用前景。下文报告该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棒曲霉Ac-22β-木聚糖酶合成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棒曲霉(Aspergillusclavatus)Ac-22β-木聚糖酶的合成被木糖、木聚糖和含木糖苷的物质所诱导,而受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和蔗糖等易利用的碳源阻遏,但它可产生部分组成型木聚糖酶,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已亚胺及呼吸抑制剂叠氮化钠、碘乙酸强烈抑制β-木聚糖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YX—100型机械手液压系统进行了设计,并指出了该系统的主要特点,为圆柱坐标式专用机械手液压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次声信息和磁场对黑曲霉的生物学效应赖素聪,郑忠辉,沈持衡,徐伟明(生物学系)(电子工程系)次声的频率很低(20Hz以下),人耳听不见,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的穿透力很强,能引起生物体的生物效应 ̄[1~3];磁场对生物体也有作用,曾有学者作过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Liu Z  Herbert TD 《Nature》2004,427(6976):720-723
Many records of tropi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marine productivity exhibit cycles of 23 kyr (orbital precession) and 100 kyr during the past 0.5 Myr (refs 1-5), whereas high-latitud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rds display much more pronounced obliquity cycles at a period of about 41 kyr (ref. 6). Little is known, however, about tropical climate variability before the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about 900 kyr ago, which marks the change from a climate dominated by 41-kyr cycles (when ice-age cycles and high-latitud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were dictated by changes in the Earth's obliquity) to the more recent 100-kyr cycles of ice ages. Here we analyse alkenones from marine sediments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to reconstruc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marine productivity over the past 1.8 Myr. We find that both records are dominated by the 41-kyr obliquity cycles between 1.8 and 1.2 Myr ago, with a relatively small contribution from orbital precession, and that early Pleistocen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varied in the opposite sense to local annual insolation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We conclude that during the early Pleistocene epoch, climate variability at our study site must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high-latitude processes that were driven by orbital obliquity forc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