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提出太阳能集热器阵与直燃型吸收式冷温水机联合采暖系统,并建立系统逐时运行的数学模型.然后以东华大学3,4号学院楼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方案为应用实例,编写计算机程序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揭示了该改造系统的运行情况、影响系统运行的因素.该结果对学院楼现有空调系统的改造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类似工程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合成高效的固体催化剂,离子液体被引入到介孔分子筛中。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Al-MCM-41介孔分子筛,并浸渍离子液体制备出一种固载化催化剂。通过FT-IR、TG、N2吸附-脱附等方法进行表征,分析其晶型结构,成功将离子液体固载到Al-MCM-41介孔分子筛上。通过对工艺条件的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当苯烯摩尔比为8:1、反应温度为200℃、空速1.5h-1、压力3MPa时,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综合达到最佳,Al-MCM-41固载离子液体催化剂的烯烃转化率为95.32%。  相似文献   
3.
有效评价河流生境质量是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对河流管理和整治具有重要意义。快速生物评价协议(RBPs)中的生境评价作为一种快速高效、方便简易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在全球应用广泛。本研究引入RBPs生境评价方法,以漓江上游区为对象,于2016年9月至11月对26个调查点位河段进行了生境质量状况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漓江上游区河流生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但部分河段受人类干扰严重,如评价等级为“优”、“良”、“中”和“差”河段分别占11.5%、46.2%、34.6%和7.7%,研究区域内无“极差”等级河段。在10个评价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河岸植被保护(17.0),流速与水深组合(15.2)、底栖动物底质/可利用植被(14.3)和浅滩(弯道)频率(14.1)次之,河道变化(4.7)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振动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上海漕宝路道路交通产生的地面振动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所产生的地面振动的传播规律,对城市交通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价,影响地面振动的主要因素包括车辆的运行速度、载荷以及距道路中心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为刻画林子宗群火山岩的喷发强度及演化序列,对典型剖面采用旋回-期次-岩相三级划分的方案.结果表明:林子宗群酸性火山岩岩相序列多以火山通道相开始,爆发相结束,中基性岩多以爆发相与喷溢相交替出现.典中组从底到顶部酸性岩石序列、中性岩石序列及中酸性岩石序列,代表了典中组的三个喷发旋回.年波组从底到顶部火山-沉积序列、沉积序列及中基性岩石序列,代表了年波组的三个旋回.帕那组底部为酸性序列,上部为酸性-沉积序列,代表了帕那组的两个喷发旋回.林子宗群火山活动强度总体表现出由强-弱-强,演化序列具方向性,表现为从酸性→中酸性→中基性→酸性物质的连续喷发.  相似文献   
6.
微塑料(MPs)和磺胺类抗生素(SAs)在农田土壤中普遍共存,且MPs和土壤均可吸附SAs,但不清楚MPs如何影响土壤对SAs的吸附。为此,本研究选择南方红壤区农田土壤探究了聚酰胺6微塑料(PA6)对土壤吸附磺胺甲恶唑(SMZ)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和土壤+PA6对SMZ的吸附在24 h内达到平衡,动力学能用双常数方程较好地拟合(R2 ≥ 0.968),Freundlich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R2 ≥ 0.998);土壤吸附SMZ受土壤pH和腐植酸(HA)浓度的影响,碱性土壤和低HA浓度土壤有利于SMZ的迁移;PA6对土壤吸附SMZ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土壤中PA6含量占比越高其促进作用越大,且不受老化过程影响。本研究能为评估MPs和SAs的土壤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镇江某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分析影响交变电絮凝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主要因素:处理时间、电流密度、电极距离、初始pH值、氯离子初始浓度等;并通过正交实验法计算影响因素对COD去除效果影响大小的顺序为:电流密度>处理时间>pH值>氯离子初始浓度;且得到交变电絮凝处理高COD浓度的最佳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由于微孔材料独特的结构特点及在分离、吸附、离子交换和催化等方面的应用,探索合成具有新颖结构的微孔化合物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磷酸盐分子筛是应用和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类微孔材料。亚磷酸盐微孔化合物作为磷酸盐分子筛材料的延伸,近年来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人们致力于合成具有大孔、螺旋、手性骨架等新颖结构的亚磷酸盐系列化合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微孔化合物的研究。目前,亚磷酸盐微孔化合物的研究已经涉及到元素周期表中的大部分金属元素,合成方法多样,所用模板剂种类繁多。通过对不同金属亚磷酸盐的综述,总结了亚磷酸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合成方法及模板剂在化合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并介绍了其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围湖造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湖流域肖甸湖区为代表,测定分析了肖甸湖围湖造田区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农田4种典型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40 cm土层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并且在不同土层表现不同。0~10 cm土层农田中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比3种林地的小,针叶林中的比阔叶林的大;而10~20 cm与20~40 cm土层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与之相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林地土壤自上而下呈下降趋势;除12月冬闲期外,农田各土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变化由大到小依次为10~20、20~40、0~10 cm。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总体表现为秋冬季节大于春夏季节。与旱地发育的植被土壤相比,围湖后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较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差;与干湿交替的平原湿地相比,围湖后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较低,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强。围湖造田作为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一种干扰方式,显著改变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围湖造田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现有的喷射器实验数据集作为样本,用单隐层前向神经网络预测喷射器的性能,网络的训练分别采用连续蚁群系统(CACS)算法和连续蚁群优化(ACOR)算法.数值实验结果显示,用这两种蚁群算法所训练的神经网络对于喷射器性能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其中ACOR算法的训练误差小于一般的BP算法,预测精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