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穿梭质粒载体pSUGV4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穿梭质粒载体pSUGV4,它是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质粒载体pUC18为骨架,与来自穿梭质粒表达载体pREP9含有革兰氏阳性菌复制起点(on  相似文献   
2.
以乙醛酸乙酯、芳香胺及杂环胺和巯基乙酸为起始原料,利用微波促进多组分一锅法合成了系列新型噻唑烷酮衍生物(4),进一步经NaBH4还原得到新的2-羟甲基-3-芳基-1,3-噻唑烷-4-酮化合物(5).目标化合物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MS等方法确定,并初步测试了化合物对糖苷酶(α-淀粉酶,α-和β-葡萄糖苷酶)及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病毒噬斑抑制法,探讨了2,3-二芳基-1,3-噻唑烷-4-酮(化合物1和2)、含糖基的1,3-噻唑烷-4-酮(化合物3和4)抗人巨细胞疱疹病毒(HCM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活性.结果表明:2,3-二芳基-1,3-噻唑烷-4-酮是一类新型高效的抗HCMV化合物,而含糖基的1,3-噻唑烷-4-酮可能是一类比较...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波促进有机合成的方法,以查尔酮为起始物,合成了系列的4,6-二芳基-4,5-二氢-3-羟基-1(1H)-吲唑衍生物,并对其结构及互变异构现象进行了研究,初步测定了化合物的抗细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pANGPD是用构巢曲霉GPD基因片段为探针,从黑曲霉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到的一个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PD)阳性克隆.作者对该阳性克隆进行了亚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基因片段总长2441个核苷酸(n.t),其中5’-端非编码区长981n.t,编码区(从起始密码子ATG到终止密码子TAG)长1446n.t,3’-端非编码区长24n.t,基因启动子区含有gpd-盒和CT-盒序列,但无明显的CAAT盒和TATA盒序列.GPD基因由7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构成,外显子全长1008n.t,编码的蛋白质长336个氨基酸残基.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发现该基因与构巢曲霉的GPD基因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的基因启动子序列都含有gpd-盒和CT-盒,其同源性分别为96%和65%;推测的两个GPD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0%;两个基因所含内含子数目及位置相同.  相似文献   
6.
pANGPD是用构巢曲霉GPD基因片段为探针,从黑曲霉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到的一个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阳性克隆。作者对该阳性克隆进行了亚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基因片面总长2441个核苷酸,其中5’-端非编码区981n.t,编码区(从起始密码子ATG到终止密友子TAG0长1446n.t.3‘-端非编码区长24n.t,基因启动子区含有盒和CT-盒序列,但无明显的CAAT盒和TATA盒序列。  相似文献   
7.
利用亚硝酸盐介导的Lattrell-Dax羟基翻转反应,合成了硫代基夫碱的叠氮基糖原料3,并探讨了不同邻位保护基对翻转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邻位羟基用三苯甲基(Tr)保护,化合物可以成功实现Lat-trell-Dax羟基翻转反应,得到单一构型产物.  相似文献   
8.
应用柱色谱方法对安宫黄体酮多次重结晶母液中所含的杂质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确定了5个孕甾烷型杂质的结构:17α-氧乙酰基-6α.甲基孕甾一3,20-二酮、17α-氧乙酰基孕甾4-烯-3,20-二酮、17α-氧乙酰基孕甾4-烯.20-酮、17α-氧乙酰基-6β羟基-6α-甲基孕甾4-烯-3,20-二酮、17α-氧乙酰基-6α-羟基-6β-甲基孕甾4-烯-3,20-二酮.为安宫黄体酮的质量控制及代谢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MS和NMR等波谱技术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为谷甾4-烯-3-醇(1),谷甾-5-烯-3-醇(2),friedelan-4α-methyl-3β-OH (3)和β-胡萝卜甙(4),其中化合物1,2,4为首次从该类植物中分...  相似文献   
10.
陈赣  赵莲  刘耀文  廖福龙  韩东  周虹 《科学通报》2012,(16):1472-1479
血液黏度在保持血管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生理状态下,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保持血液黏度相对稳定.在病理条件下,由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引起的血液黏度调节机制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失血性休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血液黏度的监测和调整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血液黏度调节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