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形成挑战,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进一步导致居民之间就业起点、就业岗位、就业待遇等成功机会的不均等。从而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出发点应重点放在创造条件,促进居民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业合理收入差距的价值判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业收入差距扩大是影响我国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构建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我国行业合理收入差距模型,对我国行业合理收入差距进行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行业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强政府消除不合理行业收入差距的意愿和能力;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管制等解决我国行业不合理收入差距的政策选择,从而能有效地解决行业不合理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关玉  陈惠敏 《科技信息》2011,(16):I0036-I0036,I0039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系统中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并且不易被竞争者模仿的一种综合能力,是相对于其他大学生就业的优势能力,它是大学生在就业和今后的工作中长时间内在竞争中取得主动的竞争力。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与一般能力相比,具有独特性、持久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可雇佣性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和对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说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五个方面。在实践中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对于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变迁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建立,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并由此决定了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按劳分配比例的下降,按要素分配比例的上升.这些特征体现在我国经济增长上,即市场经济、非国有经济、按要素分配等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受市场约束力更强,在资源配置中能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对贵阳、遵义、重庆、成都、乌鲁木齐、敦煌、西安、昆明、曲靖的城镇社区自治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转型对社区自治提出了新要求,从这些新要求出发,结合西部社区自治的内容可以发现西部城镇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面临许多矛盾和困境,解决好这些矛盾和困难,对西部城镇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荀关玉 《科技信息》2012,(28):34+36-34,36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深入研究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对于提高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会计学专业特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创新,全面提高了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中国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热点,也是很多学关注的一个理论焦点。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收入分配问题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迁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制度的变迁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这两次历史性飞跃特别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对加速我国的市场化、加速我国经济发展和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毛泽东协调发展思想、邓小平以发展促协调思想、江泽民全面协调发展思想到胡锦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和谐社会问题上的突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协调发展在根本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关联性。但是,由于时代特点和历史任务的具体差异,他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从中可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的意愿能力与解决收入差距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中央政策的焦点 ,然而中央政府并不能独立决定这种政策的实施及其绩效。对此 ,怎样运用一个简洁实用的分析框架 ,即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国家意愿与财政能力 ,进一步扩展到国家与地方以及不同区域、不同劳动者阶层之间的博奕层面。据此解释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差距政策的演进及其绩效。并进一步解释十四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八五期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什么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进一步拉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