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已建成的多种化学诱导系统在植物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基因功能分析、无标记植物转化、特定位点DNA切除、育性恢复和RNA沉默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所介绍的三种诱导系统GVG、pOp6/LhGR和alc各有利弊,并在多种植物种类中得以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相似文献   
2.
鼓槌石斛未成熟种子无菌萌发与小苗组培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鼓槌石斛未成熟种子在离体培养下发育成苗及离体快繁的研究结果.在附加1.0mg/LBA和0.5mg/LNAA的MS培养基上,鼓槌石斛未成熟种子接种后最初一个星期内,发育较慢,以后明显较快,至接种后2w时,种胚的长度或直径增加到接种前的1.5倍~2.0倍;至接种后3w时也有10%~15%的种胚突破种皮,形成裸露的种胚(原球茎体);至接种后第4w时,可以观察到裸露的种胚开始萌芽,首先出现盾片子叶,以后第1,第2和第3片幼叶逐渐依次形成.从接种到第1片幼叶(真叶)形成时,约需80d.在初代培养基上未观察到根的形成,这可能与初代培养基中追加有1.0mg/LBA有关.由于同一蒴果中的种子是发育不同步的,故种胚、原球茎体以及幼苗的发育也是不同步的.培养物(无根幼苗及原球茎体)转接到成分与初代培养基完全相同的新鲜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时,原球茎体及无根幼苗的基部会增殖形成新生的原球茎体,继而发育成幼苗;少部分原球茎体在发育成苗之前脱分化形成颗粒状愈伤组织,这种愈伤组织可以增殖形成新的愈伤组织;或分化出芽点,继而发育成幼苗;或分化出原球茎体,继而再发育成幼苗.生根壮苗培养过程中试验了5种基本培养基,其适应性按顺序依次为H〉1/3MS〉1/2MS〉SJ-1〉MS.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技术,从水稻品种日本晴幼穗cDNA中扩增磷酸酯酶2A的基因ORF片段,并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PP-2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以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PP2A。转化E.coli JM109并通过终浓度为0.4mmol/L的IPTG诱导,表达出39kD的CST-PP2A融合蛋白,并用蛋白亲和层析柱GSTrap FF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扼要介绍了DNA微阵列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包括DNA微阵列的制造原理、杂交和检测的方法,数据结果分析方法,DNA微阵列应用范围,优缺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曼谷、清迈(泰国)、密支那(缅甸)1980~1997年逐日4时次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并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回归分析补全缺测值,通过Cressman插值法得到河内(越南)的同期逐日气温序列,结合四地理论日长计算结果和用国内分期播种资料计算的培矮64S的育性转换指标集及发育期模型,对其在东南亚3国的育性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90%、95%、100%保证率下安全制种和繁殖的最早、最晚播种期,计算了相应的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利用组织培养手段快速繁殖三系杂交稻博优64和两系不育系HUTB2S的研究结果.由剥去了内稃和外稃的米粒经无菌发芽获得实生苗,以实生苗为外植体,成功地实现了快速繁殖.在组培条件下,水稻无菌实生苗可以反复分株继代增殖.试验了N6、MS、H、1/2MS、BS、SJ-1等6种基本培养基,用于促进分蘖的效果依次为N6>MS>H>1/2MS>BS>SJ-1.在被试的KT、6-BA和ZEA等3种细胞分裂素类激素中,KT最适合用来促进分蘖.促进分蘖的最适蔗糖浓度范围9%~12%.在高蔗糖浓度(9%~12%)和高KT浓度(8~10mg/L)条件下,水稻无菌苗不仅分蘖多,植株健壮,而且根系发达.水稻组培苗移栽至大田后长势旺盛,长相一致,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的性状变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3个来源于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的反向温敏不育系R6S、N13S、Tb7S为材料,开展了反向温敏不育系不育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反向温敏不育系N13S的育性是细胞核内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Tb7S的育性是受隐性核基因控制的,F2代的育性分离比为9∶7,不育性状表现为2对基因的独立遗传;R6S的F2代育性分离比为37∶27,受细胞核内的3个隐性基因位点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而通过互补作用的独立遗传.为进一步分离、定位及克隆有关这些反向温敏不育基因及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反向温敏不育系奠定了良好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