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基于大中型泵站采用的同步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的主要结构,分别从定子、转子、励磁、机械等方面讨论了泵站主电动机在运行中所发生的带有普遍性的各种故障,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泵站枢纽三维湍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RANS)和标准κ-ε湍流模型,运用SIMPLEC算法,对无锡市仙蠡桥泵站枢纽6种运行组合工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预测了回流区及旋涡发生的位置和形态,计算得出了泵站枢纽流速分布规律以及泵站出水河道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最大横向流速,计算结果与水工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该研究不仅为仙蠡桥泵站枢纽优化设计、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研究方法可应用于其他泵站枢纽水流流态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3.
两种拍门液压缓冲设计方案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湖北樊口泵站大型拍门模型试验,介绍了拍门及液压启闭系统模型相似设计方法;运用微机动态测试系统实测了不同装置扬程下两种不同渐变缓冲方案的拍门动态参数及启闭机油缸内压力变化过程,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合理确定了樊口泵站拍门技术改造中截流渐变回油口槽道面积方案。  相似文献   
4.
大型轴流泵站双向流道设计及泵装置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双向流道型线设计方法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灌排结合低扬程大型轴流泵站的新型平面蜗壳双向流道及其设计方法 ,并结合魏村泵站模型试验对平面蜗壳双向流道泵装置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流道流线平顺 ,泵装置运行稳定 ,装置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对船坞泵站泵装置进行了模型试验,讨论了水泵参数换算、试验结果及误差分析等问题,研究了导流方案与悬空高度对泵装置性能的影响.为提高泵装置性能,将原出水管道虹吸下降段及出口管径设计成渐扩管.试验结果表明,在悬空高度hp=0.76D0时,各种工况下进水流态平顺,流道内无涡带发生,水泵运行平稳,装置效率可提高0.5%-1.5%.  相似文献   
6.
大型轴流泵站双向流道设计及泵装置特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双向流道型线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灌排结合低扬程大型轴流泵站的新型平面蜗壳双向流道及其设计方法,并结合魏村泵站模型试验对平面蜗壳双向流道泵装置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流道流线平顺,泵装置运行稳定,装置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带长出水管模型泵装置特性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湖北夹河沟泵站带长出水管的泵装置特性试验研究,提出了将模型设计成模拟进水流道及部分出水管的泵装置和模拟全部出水管不带泵的水工模型装置,并通过两装置性能的合成分析,得出泵装置特性的试验方法,同时还利用水工模型装置对虹吸出水管中的虹吸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成果不仅为夹河沟泵站技术改造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且对同类带长出水管的泵装置模型试验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型双向平蜗壳流道泵装置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灌排结合低扬程大中型轴流泵站的新型双向平蜗壳流道,并结合魏村泵站模型试验对双向平蜗壳道泵装置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泵装置综合性能曲线,结果表明:流道流态平顺,泵装置运行稳定,效率较高,该成果不仅为魏村泵站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对今后同类泵站流道的选型设计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MATLAB的泵站同步电机起动过程数字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泵系统起动动力学特性,从电机状态方程出发,建立了同步电动机起动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电机的起动过程进行了详细仿真分析,作出仿真结果,经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所建立的泵系统起动过程数学模型是正确的,此法可为大型泵站主机的选型及分析同步电动机的起动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双向配水船坞泵房进水廊道三维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雷诺平均纳维一斯托克斯方程(RNAS)和标准k-ε湍流模型,运用SIMPLEC算法,对不同工况下某船坞泵站双向配水单侧进水廊道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预测了回流区及旋涡发生位置与形态,分析了进水廊道型式、廊道几何参数对廊道内水流流态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整流措施,改善了廊道内水流流态,为船坞廊道设计提供了指导,该方法研究周期短,研究成本低,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