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中,通过整合基础性实验,增开综合性实验,开放实验室,改进考核方式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中型泵站采用的同步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的主要结构,分别从定子、转子、励磁、机械等方面讨论了泵站主电动机在运行中所发生的带有普遍性的各种故障,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泵站枢纽三维湍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RANS)和标准κ-ε湍流模型,运用SIMPLEC算法,对无锡市仙蠡桥泵站枢纽6种运行组合工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预测了回流区及旋涡发生的位置和形态,计算得出了泵站枢纽流速分布规律以及泵站出水河道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最大横向流速,计算结果与水工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该研究不仅为仙蠡桥泵站枢纽优化设计、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研究方法可应用于其他泵站枢纽水流流态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4.
两种拍门液压缓冲设计方案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湖北樊口泵站大型拍门模型试验,介绍了拍门及液压启闭系统模型相似设计方法;运用微机动态测试系统实测了不同装置扬程下两种不同渐变缓冲方案的拍门动态参数及启闭机油缸内压力变化过程,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合理确定了樊口泵站拍门技术改造中截流渐变回油口槽道面积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荷电两相流中荷电离散相粒子的受力分析 ,建立了荷电两相流动的基本方程 在此基础上 ,对荷电两相湍流圆射流流场进行了理论分析 根据射流的结构 ,分别给出了位势核心区和其以外区域连续相流场和离散相速度场的计算公式 该计算方法已用于喷粉机的设计 分析中未考虑离散相对连续相的反作用及离散相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所以只适用于计算稀疏荷电两相湍流圆射流流场  相似文献   
6.
大型轴流泵站双向流道设计及泵装置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双向流道型线设计方法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灌排结合低扬程大型轴流泵站的新型平面蜗壳双向流道及其设计方法 ,并结合魏村泵站模型试验对平面蜗壳双向流道泵装置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流道流线平顺 ,泵装置运行稳定 ,装置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刚性水锤理论,分析了贯流泵站泵装置水力特性、泵机组动力学特性,并运用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方法仿真模拟了水泵全特性曲线;建立了贯流泵站液压快速闸门断流停泵过渡过程计算的有限差分非线形方程组,并采用牛顿莱福森(Newton-Raphson)迭代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利用该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南水北调淮安第三抽水站贯流泵机组停泵过渡过程,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贯流泵站停泵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船坞泵站泵装置进行了模型试验,讨论了水泵参数换算、试验结果及误差分析等问题,研究了导流方案与悬空高度对泵装置性能的影响.为提高泵装置性能,将原出水管道虹吸下降段及出口管径设计成渐扩管.试验结果表明,在悬空高度hp=0.76D0时,各种工况下进水流态平顺,流道内无涡带发生,水泵运行平稳,装置效率可提高0.5%-1.5%.  相似文献   
9.
对箱涵式进水泵站喇叭口设计了5种不同悬空高度,分析了不同佛劳德数下喇叭口悬空高度对泵装置特性的影响,观测了不同喇叭口悬空高度下的进水流态;为消除喇叭口下的附底旋涡,试验中还设计了导水锥、隔涡板等消涡方案.研究结果得出了箱涵式进水泵站的喇叭口悬空高度合理的取值范围hp=(0.45~0.60)D0和可行的消涡措施,对泵站工程的优化设计及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一经优化设计的泵站簸箕型进水流道制作了水力模型,测试其水力损失;采用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RAN S)和标准k-ε湍流模型,运用S IM PLEC算法,对流道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湍流数值模拟,揭示了流道内水流的流态和特征断面的速度分布规律.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簸箕型进水流道内无漩涡,流态良好,水力损失小,水泵进口速度分布均匀,加权平均入流角接近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