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27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一株红树林植物内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p.LC18为研究对象,通过固体发酵培养分离安莎霉素类代谢产物.采用凝胶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等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对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初步研究了化合物抗菌和细胞毒活性.从10L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安莎霉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rbimycin A(1),herbimycin C(2),hygrocin A derivative 6(3),其中化合物1和3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和前列腺癌PC3细胞IC50值均小于5μmol/L.化合物1和3分别属于8酮苯安莎和9酮萘安莎,是从植物内生菌中分离得到2种类型的安莎霉素.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灭菌的淡水细砂和琼脂平板为基质,研究了不同真菌对松材线虫移行的影响,并从灰葡萄孢发酵液中逐级分离提取各种组分,以滤纸片法分析其中对松材线虫移行起作用的物质。结果表明:病木对松材线虫的诱引力较强,经高压灭菌后诱引能力虽有所下降,但下降不大,说明在病木中对松材线虫起诱引作用的物质并没有因高压灭菌而完全丧失,这与 “吸引物质为挥发性物质”的推测相矛盾;但松树皮对松材线虫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吸引作用,而灰葡萄孢对松材线虫的诱引力一直比较稳定。松材线虫对不同真菌的选择性强弱依次为:灰葡萄孢、盘多毛、酵母、空白(CK),证明灰葡萄孢是其中对松材线虫最具吸引力的真菌。灰葡萄孢菌液经葡萄糖凝胶LH-20柱层析分离后的生测结果说明,灰葡萄孢菌液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胞外有机相(乙酸乙酯相)中,可能是醇溶性化合物。但随着混合物的逐步分离,对松材线虫的吸引力和稳定性逐渐降低,证明对松材线虫的吸引活性是灰葡萄孢菌液的胞外有机相中几种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武夷山的一枯枝上分离得到了一株稀有软骨霉状菌,在培养过程中发现,该株黏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只有在与一种未知的细菌共培养的状态下才能长出典型的子实体并保持菌种的活力.然而要从共培养的菌落中纯化这株黏细菌,使用常规的黏细菌纯化技术几乎是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对伴生细菌进行16SrDNA菌种鉴定,再根据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  相似文献   
4.
从福建厦门、晋江及诏安沿海等4种生境采集到的样品中分离得到390株耐(嗜)盐真菌,对其进行耐盐程度测定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所得的菌株普遍能耐受较高盐浓度,超过85%的菌株可在含15%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同时有63.3%的菌株表现出了对一种或多种指示菌具有拮抗作用,尤其是对白色假丝酵母有56.7%的供测菌株表现出拮抗活性.通过形态鉴定表明这些活性菌株主要分布于9个属,其中以青霉和曲霉为主.  相似文献   
5.
小叶臭黄皮中的苯丙素苷和降类胡萝卜素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西双版纳的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f.)中分离到三苯丙素苷和两个降类胡萝卜素苷,他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4-丙烯基-2,6-二甲氧基苯酚1-O-β-葡萄糖苷,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酚1-O-β-葡萄糖苷,4-丙基-2,6-二甲氧基苯酚1-O-β-葡萄糖苷,icariside B1和B6。这五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BrianKobilka是克隆肾上腺素能β2受体(β2AR)基因团队的成员之一。肾上腺素能∥:受体是一个跨膜分子,通过引发“或战或撤”反应的众多成分,应答肾上腺素的存在。20多年后,在描述肾上腺素能β2受体详细结构的TOP10论文中,两篇是由他领衔撰写的。由肾上腺素能β2受体的克隆到其结构的解析需要技术和概念上的一系列突破,这些突破为深入了解最普通的跨膜信号受体家族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拟茎点霉P2-139 (Phomopsis sp.P2-139 )在前期培养基质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10,50和200 L发酵罐中培养条件和中试放大的研究结果.在10 L发酵罐中,P2-139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40 g/L,葡萄糖75 g/L,陈海水20%(体积分数),pH自然.机械剪切力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产生和产量影响不大.临界氧浓度和KLa测定结果表明,P2-139菌株生长的溶氧浓度(DO)值应维持在20%~30%以上才能保证菌株的正常生长和代谢;200 L罐中试放大DO值的控制为:发酵初期(0~96 h)20%以上,发酵中期(96~216 h)28%以上,发酵后期30%~60%;发酵基质为:马铃薯180 g/L,葡萄糖60 g/L,陈海水20%(体积分数),pH自然;发酵后期流加葡萄糖使残糖质量浓度控制在10 g/L左右.在此条件下,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产量可达120 mg/L以上.  相似文献   
8.
事情曾经很简单,由 DNA 产生 RNA,RNA 产生蛋白质。后来对调控基因、RNA 的加工以及其他细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再后来是第一条 DNA 的序列使研究人员大吃一惊,因为真正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是像散落在很呆板、明显无所事事的 DNA 布丁上的葡萄干一样分散的序列。这些无所事事的 DNA 是什么?是垃圾。  相似文献   
9.
褐牙鲆耐热性状相关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褐牙鲆耐热相关特性,为耐高温褐牙鲆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合适的分子标记.褐牙鲆经过热处理,将其区分为耐热组与不耐热组,用于实验分析.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抽提褐牙鲆肌肉组织的DNA,进行微卫星引物PCR(SSR-PCR)扩增,所用引物为已知的20个褐牙鲆微卫星位点的侧翼保守序列.对PCR扩增出的差异条带进行个体统计,最后进行微卫星位点与耐热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微卫星位点的某等位基因片段与褐牙鲆耐热性状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位点Po13(AB046746)跟耐热性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66;有3个微卫星位点的某等位基因片段与耐热性存在负相关性,其中位点Po42(AB046754)与其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08.微卫星位点Po13与Po42所扩增出的等位基因片段可作为分子标记指导耐热褐牙鲆的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0.
当你纵览干细胞的全基因组扫描时你会得到什么?那是一篇高被引论文——该论文为探索基因组的制图工作者开辟了新大陆。此研究由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Broad研究所的Bradley Bernstein和Eric Lander及其同事完成,是关于应用新的DNA测序技术揭示细胞调控的文章,位居本期热点论文第5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