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综合类   4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教育科技进步显著,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这块“莲花宝地”已成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沃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0.5米测距机立标设计来探讨测距机定标排列的规律性。主要探讨的是定标各段端部测标在沿Z轴方向排列的规律。 立标的设计主要解决立标在视场内的分布问题(见图1),另一视场的立标,只是在y轴方向增加相应距离的线视差量的位移即可。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05例急、慢性气管炎患者用龙葵浓缩果汁配成的龙葵止咳冲剂进行了一疗程的治疗观察,其治愈率为74.3%,有效率为95.2%。龙葵止咳冲剂对急、慢性气管炎具有显著疗效,有显著的止咳、平喘、祛痰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秦岭松树沟长英质高压麻粒岩的原岩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东秦岭松树沟长英质高压麻粒岩的原岩性质主体为杂砂岩或长石砂岩,少量为亚碱性的酸性火山岩或岩浆岩并具慢源成因;其古构造环境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5.
北秦岭早古生代大陆碰撞过程中的花岗岩浆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秦岭构造带早古生代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代学统计结果表明,早古生代期间存在500,450和420 Ma三个峰期的花岗岩浆活动,它们分别对应于该构造带500 Ma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450 Ma的中压麻粒岩相和420 Ma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代表了早古生代期间该构造带经历的一次大陆碰撞及两次与抬升过程有关的岩浆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三期花岗岩浆作用是早古生代期间秦岭微陆块向北俯冲消减过程中,在500 Ma与华北陆块对接挤压致使构造加积楔沉积物部分熔融,以及与碰撞后阶段450 Ma加厚地壳发生拆沉和420 Ma由挤压向伸展转换过程所对应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6.
澳洲茄胺盐酸盐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澳洲茄胺盐酸盐质量的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 5 μm), 流动相为V甲醇∶V乙腈∶V0.020 mol·L-1乙酸铵=60 ∶35 ∶5, 流速为1 mL/min, 检测波长为205 nm, 进样量为10 μL. 结果表明, 采用该方法 澳洲茄胺盐酸盐与其他杂质分离良好, 线性 范围5~500 μg/mL(r=0.999 3, 理论塔板数n>12 000, R>1.5), 加 样平均回收率为98.6%(n=9), 重现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18%.  相似文献   
7.
刘冬  刘良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0):33-33,24
本文简述了辅助型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背景和分类,较详细地分析了涉及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澳洲茄胺盐酸盐的红外光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澳洲茄胺盐酸盐分子的结构特征,结果 表明,澳洲茄胺盐酸盐与澳洲茄胺的红外光谱相似,但成盐在羟基、胺基部分的红外光谱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
指出驾鹿金矿床发现的40种含氧金矿物呈不同色调的褐、紫、黑等色,多为不规则粒状微细晶集合体,粒径在0.01mm~0.5mm之间;条痕紫、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反射多色性显著;摩氏硬度为2~3。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大部分的晶体结构可能是由Au,Ag,Cu,Fe或Pb等金属互化物组成的假立方晶格与一个由β-TeO2(可能包括PbO或CaO)组成的斜方晶格的混晶,但不排除它们是含金氧化物的可能性;还有些可能是玻璃质或纳米级矿物,少部分则呈现了准晶态物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东秦岭松树沟蛇绿岩的橄榄岩结构构造及组构研究表明,该蛇绿橄榄岩主要经历了3期塑性变形的叠加改造,分别为洋盆扩张阶段以动态重结晶作用为主要特征的塑性变形、蛇绿橄榄岩块底辟侵位于上覆玄武岩过程中的高温塑性变形和蛇绿岩构造侵位过程中的低温塑性变形,反映了其特征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