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广西自然保护区分布特征与类型结构现状,为广西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卫星遥感解译、数理统计相结合,研究和分析当前广西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区域分布和类型结构等现状和特征。【结果】广西自然保护区数量为77处,保护区陆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5.64%;地域分布上侧重于广西西部的百色市和崇左市,以及北部的桂林市,东部和南部偏少;类型有5种,结构上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结论】广西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偏少,面积偏小;地域分布上西部和北部较多,中部、东部和南部较少;类型结构上,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比例大,内陆湿地类型以及古生物遗迹等类型缺乏。  相似文献   
2.
以Landsat TM5及中国环境卫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T192-2006)对2005~2010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2005~2010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处于优级水平,地市级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沿桂林-柳州-来宾-贵港-钦州-防城港划线成东西两块,东部呈优级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西部呈良级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在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广西的环境质量指数有所提高,体现广西在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林地面积逐年下降,而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体现广西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基本农田保障体制的有力执行成效.(3)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受众多因素影响,主体自然环境因子变化幅度小,保障了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优良级别,然而,强烈的人为干扰因子引起局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明显改变.该研究对于制定广西生态环境保护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和决策,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他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技术与方法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不同功能区绿地组成与格局分布特征的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宁市4种功能区的绿化状况进行样地调查,定量化地分析了南宁市绿地间的结构组成特征、分布及各功能区的绿化特征.结果表明:(1)南宁市最常见的绿化树种为69种,其中乔木类45种,灌木类24种;(2)4种功能区中,文教区绿地植被的平均株高为8.5 m,冠幅盖度为0.937 8;住宅小区的总平均株高最小,总平均胸径也最小,几乎只相当于其他区的1/2,但由于其密度大,所以有仅次于文教区的冠幅盖度;交通干道两侧的绿地有着最大的平均胸径21.3 cm,但总冠覆盖度却较小,为0.632 0,总密度也很小,仅为每平方米0.039 5株;住宅小区的绿地密度每平方米0.178株最大,而商业街区的总冠幅盖度最低,仅有0.390 6,总平均密度也最低,仅有每平方米0.018 9株,从而显示出绿地结构决定绿地功能,而城市功能区又影响绿地植物组成结构特征这一相互作用的规律.南宁市绿化状况总体上较好,但也存在植物种类组成还相当少,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匮乏性较明显的问题,各功能区乔灌草配置比例及结构设置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定量化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西农村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根据2015-2021年广西农村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广西农村地表水饮用水达标情况、时空变化和主要超标因子等。监测结果表明:2015-2021年,广西672个村庄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78.42%。水质达标率年际波动较大,为68.35%-88.89%。每年各季度之间水质变化明显,一、四季度水质优于二、三季度,且各季度达标率明显高于同年总体达标率。超标村庄空间分布较广,超标因子相对集中,主要为粪大肠菌群、总磷等,表现出与农村农业面源污染较强的相关性。桂东地区水质达标率较高,在88%以上,而桂西、桂南较低。综上,广西农村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有所改善,但不稳定,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