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初步研究了一种新型絮凝剂在不同添加量、不同水温和不同藻类浓度条件下对滇池外海富藻水浊度及藻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添加量在50.0~3 000.0 mg/L范围时,对滇池富藻水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综合考虑去除效果和经济成本后,确定其最佳添加量以50.0~62.5 mg/L为宜,此时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均在93%以上.该絮凝剂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受水样温度影响较小,在15~30℃内净化效果无显著变化.水样中藻类浓度对该絮凝剂去除浊度和叶绿素a的效果均有显著影响.但对藻类叶绿素a浓度高达4 656.45~9 312.90μg/L的水样仍有高效去除作用,表明该絮凝剂在富藻水的净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水质监测与3S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基于GIS背景数据支撑的纵向连续水质监测方法,它能够用于水质条件在时间、空间上都快速改变且污染严重的城乡结合部河道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确定和评估。本文采用外业纵向连续水质监测结合内业GIS背景数据整合分析方法,对温瑞塘河支流--划龙桥河进行了典型案例研究。研究显示,对于平原型水库型河网DO值陡降处对应污染点源、DO值陡降率与点源排污量线性相关,采用连续纵向水质监测方法能够有效确定和评估流域点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3.
富营养化大型湖泊蓝藻水华的全面控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现提出的"十字"方略旨在指导如何在富营养化大型湖泊中率先实现局部生态敏感区内的蓝藻水华控制.具体包括"控源、集中、借力、防逃、消浪"等5个方面,共计十个字.详细论述了该方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参数.既可用于指导全国范围内各种大型湖泊生态敏感区的蓝藻水华控制实践,也可用于中小型湖泊全湖的蓝藻水华控制.  相似文献   
4.
环淀山湖区域产业生态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了环淀山湖区域产业发展效率,结果表明:环淀山湖区域各镇总体经济水平明显落后于所属的各区(市)水平;从三次产业GDP构成看,昆山所辖3镇和青浦所辖2镇的一产和三产比例均明显高于所属的市,而吴江所辖汾湖镇与所属的吴江市基本相同;从三次产业效率看,环淀山湖区域各镇单位面积GDP均低于所属区(市)整体水平.通过对环淀山湖区域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域的生态产业发展战略,为环淀山湖区域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近20年来上海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同时研究了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与降尘量相关性,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与降尘量、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浓度相关性,以及酸雨频率与SO2、NO2浓度相关性.发现上海空气质量优良率、TSP,PM10,SO2和NO2浓度以及全市区域降尘量等指标均呈波浪式改善趋势,但酸雨频率和酸度呈恶化趋势.城区和全市TSP浓度与城区降尘强度、城区PM10浓度与全市区域降尘量及城区NO2浓度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城区PM10浓度与道路降尘量关系不如与全市区域降尘量密切,与城区SO2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全市酸雨频率与城区SO2浓度在1990~1999年有极显著相关性,在2000~2013年无显著相关,在1997~2013年与城区NO2浓度无明显相关.有效降低降尘量将是降低TSP和PM10浓度的有效手段之一;严格控制城市机动车等NOx排放量,是控制城区PM10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水质监测与3S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基于GIS背景数据支撑的纵向连续水质监测方法,它能够用于水质条件在时间、空间上都快速改变且污染严重的城乡结合部河道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确定和评估。采用外业纵向连续水质监测结合内业GIS背景数据整合分析方法,对温瑞塘河支流——划龙桥河进行了典型案例研究。研究显示,对于平原型水库型河网溶解氧(DO)值陡降处对应污染点源、DO值陡降率与点源排污量线性相关,采用连续纵向水质监测方法能够有效确定和评估流域点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滇池富藻水静置分离效果,初步探明了水样深度、体积、温度、光照等因素对其静置分离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体积相同时,水样高度对最大清水比例指标没有影响.不同高度的水样藻、水分离程度(即清水比例)均随静置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水样高度相同时,水样体积大小的差异对藻、水分离速度的影响总体较小,具体影响大小与体积差异大小有关,体积差异越大,影响越大,但主要影响发生在静置后30~40 min内.水温对水样藻、水分离速度具有显著影响,水温越高,藻、水分离速度越快.温差越大,藻、水分离速度差异越大.水样中藻密度大小对静置藻、水分离速度具有明显影响.密度越低,藻、水分离速度越快,最终完成分离的时间越短.太阳光照对静置条件下的藻、水分离速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