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不是一个人来独立完成的,也不是一个单位,是涉及到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创新往往是一个社会行为。我国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产学研结合来实现自主创新。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报告里就特别提出了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要使企业真正成为三个主体——研发投入主体,创新活动的成果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求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个非常重要,这是50年来中国第一次非常明确地把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90年5月和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两次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探讨我国的科技发展问题,其中基础性研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国家科委为推动基础性研究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87年,国家科委组织了对全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现状及近年来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中的基础研究部分。  相似文献   
3.
一、当代国际经济竞争特点是创新竞争 经济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在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寻找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国、推动国和得益国,而且是得益较多的国家之一.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00亿美元,2005年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8000多亿美元,在这13年中,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约80倍.  相似文献   
4.
第一点就是企业的创新如何来进行. 我国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由于我们采取了一种大量的引进与合资的路线,所以我们非常快地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我们中国是从不重视创新,或忽视创新走向现在有意识地建没创新型国家.30年前,1978年中国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媒体上也有大量的报道回顾"科学的春天",之所以被称为科学的春天,就是因为这次大会为从事创新活动的各界科技知识分子恢复了应有的名誉,开始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相似文献   
6.
马俊如 《科学通报》1963,8(1):61-61
全国第二次半导体学术会議于1962年11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議共收到各方面的学术論文报告100余篇,在会議期間共宣讀了86篇。这次会議反映了几年来在党的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我国半导体科学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科学研究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科学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壮大。从宣讀的論文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在半导体工作的某些方面,有了比較显著的进展,进行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等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们在不同的范围强调的侧重面则有所不同。科技界,特别是大学和科研院所更加强调拥有和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中的关键;经济界,特别是企业则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长盛不衰的法宝。这两者形似不同,实质上既有共同点又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把“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国策。明确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地位,为此在对策措施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主创新与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指出,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休闲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0 0 2 -中国 :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研讨会”10月 2 7~ 3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 8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收到论文 5 0余篇 (详细内容见本次会议综述 )。现首发大会开幕式学术报告内容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