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0年Kratschmer及其合作者找了宏观量制备C60的方法以来, 已人工合成出40 多种含C60配体的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 尽管目前合成上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 但是对过渡金属富勒烯化合物的动力学行为还未被系统研究[1].文献报道过渡金属C 60衍生物已在许多均相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性能[2,3], 因此对其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不同配比,“配合物配体”Na[Fe(CO)4CN]与3d金属生成杂多核配合物CrL5^2-,MnL5^3-,FeL6^3-,cOl6^4-,ML4^2-(M=Ni,Cu,Zn;L=Fe(CO)4CN^-;阳离子为n-Bu4N^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分析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推测产物中,CN^-1以桥连形式存在,N端键合3d金属,而端与Fe(CO)4CN^-1中Fe^0连接。  相似文献   
3.
阐述聚合物表面光引发接枝、辐射接枝、化学接枝等方面近年来的进展,对该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在实验室内考察了撞击流吸收器的吸收性能,并与具有内循环的喷射式吸收器、鼓泡式吸收器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撞击流吸收器的吸收率和体积传质系数明显高于具有内循环的喷射式吸收器和鼓泡式吸收器。对吸收器用于有固体产物生成的吸收过程进行的初步实验表明,撞击流吸收器对H2S的吸收率比具有内循环的喷射式吸收器高,且在吸收过程中,无固体产物堵塞喷嘴现象出现。这一结果对进一步将撞击流吸收器用于有固体产物生成的化学吸收过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角度扭转微镜是一种静电驱动的MEMS微致动器。微镜的大角度扭转会引起极板间电场分布的显著变化,使得极外电场的对微镜的影响变得不容忽略。此外,微镜受静电力作用时,悬臂梁会产生扭转和弯曲两种变形,悬臂梁的弯-扭耦合效应的影响也是必须考虑的。综合考虑了这两类影响,推导出了适用于分析大角度扭转微镜静态特性的解析公式。  相似文献   
6.
对ESR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改进的ESR面型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最可行和有效的提高元件性能的手段是降低电极间距。文章分析了两种新的面型结构,其中两端固支模型下拉电压降为原来的60%左右。四悬臂梁结构的下拉电压仅为10V左右。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作为当今的“无烟工业”,在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位于广西中部偏东的山区县,近年来,随着“民族传统风俗文化旅游”以及“生态民俗旅游”的兴起,金秀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经济总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如何使金秀旅游业得到持续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炼厂酸性气体中回收氢气和硫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反应构成的双反应工艺,对炼油厂含硫化氢的酸性气体进行处理,回收氢气和硫磺,考察了液相流量,液相中Fe^3 的浓度及气相流量对硫化氢吸收传质速率的影响,并对双反应工艺的稳定运转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过程可行,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硫化氢的吸收率可达99.9%以上。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吸收剂的组成和吸收反应器结构对炼厂酸性气中硫化氢吸收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化氢在氯化铁体系中的吸收反应速度高于硫酸铁体系中的反应速度,在硫酸铁体系中加入适当浓度的氯离子,能加快硫化氢的吸收反应速度;硫化氢的吸收率与吸收反应器结构密切相关,喷射式反应器用于炼厂酸性气的吸收,硫化氢的吸收率可超过99%,并能有效防止硫磺的堵塞,使设备长周期运转。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反应构成的双反应工艺 ,对炼油厂含硫化氢的酸性气进行处理 ,回收氢气和硫磺。考察了液相流量、液相中Fe3 + 的浓度及气相流量对硫化氢吸收传质速率的影响 ,并对双反应工艺的稳定运转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过程可行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 ,硫化氢的吸收率可达 9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