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边界效应受多种因子影响,在不同时空尺度下表现出不同的边界效应深度。目前关于边界效应深度影响因子的研究只有少量定性报道,缺少定量分析。以岷江上游林农边界为例,分析了生物量边界效应深度的影响因子。应用GIS软件,将边界类型图与数字高程图、土地利用图、降雨数据的叠加,获取边界所处海拔、坡度、坡向、降雨以及边界两侧斑块面积。在SPSS软件中对已获得的边界效应深度与以上诸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农边界效应深度与海拔和坡度存在显著线性回归关系,呈负相关,即海拔越低、坡度越小边界效应深度越大;坡向对边界效应深度影响较小,降雨和林块面积对边界效应深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林农边界效应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界效应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对于生物量的边界效应关注很少。生态系统尺度上的边界效应研究,多采用野外样线法获取数据。以岷江上游林农边界为例,对生物量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在野外布设样线获取边界上的生物量数据,同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从遥感影像中提取边界上的植被NDVI,运用地面调查数据对NDVI值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用NDVI来反映植被生物量具有可信性。对两种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并应用移动窗口法对生物量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定量判定,研究结果表明:1)在林农边界上,林地边缘的生物量低于林地内部的生物量,边界效应范围为60/m到65/m,农田边缘的生物量高于农田内部,边界效应范围为60/m到90/m;2)基于野外数据和基于NDVI的边界效应判定结果基本一致,用NDVI作为生物量的指标进行边界效应分析是可行的;3)在分析生物量的边界效应时,研究范围取200~300 m较为合适,研究粒度取30 m较10 m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和GIS,采用SLEUTH模型对沈阳市辖区1988.2004年间的城市扩展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对未来(2005.2030年)两种预案条件下的城市发展格局进行预测,即目前趋势预案和区域开发政策与城市规划预案.结果表明:到2030年,两种预案条件下,城市面积分别增加306.0 km2和172.7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达到22.1%和18.3%.目前趋势预案条件下的未来城市发展格局比较分散:而区域开发政策与规划预案条件下,城市扩展格局将更加紧凑,充分体现了区域开发与保护政策、城市规划对城市扩展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的影响,应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PnET-Ⅱ,分别模拟现行气候和未来气候下阔叶红松林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结果显示,近43年来阔叶红松林NPP无明显变化趋势.在两种未来气候模拟方案下,阔叶红松林NPP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加后减少,但不同的气候模拟方案下,变化幅度略有差异.该成果可为气候变化下阔叶红松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气候变化对东北落叶松属植物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预测东北落叶松属植物目前以及未来潜在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在2050年将向北退200km,在2100年进一步向北退缩300km;长白落叶松在2050年向西北推进约200km,2100年继续推进约200km;华北落叶松在2050年向东北方向推进280km;2100年继续推进470km左右。气候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三种落叶松的适宜分布区。在未来气候条件下,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将可能替代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兴安落叶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