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痕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研究,探讨东秦岭黄水庵碳酸岩的岩浆源区、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对三叠纪时期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和钼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提供指示.黄水庵钼矿床位于东秦岭钼矿带内,是一种独特的碳酸岩脉型钼矿床,辉钼矿主要呈放射状集合体和细脉状产于碳酸岩脉中.黄水庵碳酸岩主要由淡粉红色方解石(>70%)和石英(<15%)组成.痕量元素方面显示碳酸岩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Sr-Nd-Pb同位素表明碳酸岩具有相对较高的(87Sr/86Sr)i值(0.7061~0.7065)和偏低的εNd(t)值(-16.4~-14.7),Nd同位素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2183~2322 Ma,岩浆源区与金属成矿物质来源均表现为富集地幔EMI与下地壳的混合特征.综合年代学和Sr-Nd-Pb-Hf同位素研究结果,认为黄水庵碳酸岩脉(209.5~207 Ma B.P.)形成于秦岭造山带后碰撞阶段,由于地壳增厚,富含钼等金属的下地壳发生拆沉作用并与E MI地幔端元混合,在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情况下形成富含Mo、Pb、S和REE的硅酸盐-碳酸岩熔体,经不混溶作用和结晶分异形成黄水庵碳酸岩.  相似文献   
2.
河南栾川中鱼库硫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矽卡岩型硫锌多金属矿床,为进一步探讨其成矿机制,本文以矽卡岩矿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观察、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矿床成矿阶段可细分为早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晚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该矿床矽卡岩为交代成因的钙矽卡岩,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为主,辉石以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为主,帘石主要为绿帘石,角闪石为钙角闪石,绿泥石为铁镁绿泥石。石榴子石、辉石端元组分特征显示矽卡岩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酸性到碱性、从还原到氧化的转变。随着流体演变,从退化蚀变阶段到石英-硫化物阶段,成岩成矿环境逐渐从氧化环境过渡到还原环境。石英-硫化物阶段是成矿主阶段,在此阶段金属硫化物大量富集和沉淀。  相似文献   
3.
关于内蒙古林西地区早中生代岩浆岩产出的构造背景尚有争议。作者选择林西地区早三叠世新林镇花岗闪长岩和晚三叠世四力本黑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对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探讨岩石成因和成岩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表明:新林镇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四力本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叶黑云母,总体均显示富铁(TFeO质量分数为22.81%~36.65%)、贫镁(MgO质量分数为2.44%~10.56%)的特征。新林镇花岗闪长岩成岩温度为785~805℃,压力为5.39~8.88MPa,lgfO_2为-13.2~-13.8,属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岩浆物质以壳源为主,兼具幔源特征,形成于早三叠世碰撞造山阶段。四力本黑云母花岗岩成岩温度为690~710℃,lgfO_2为-16.3~-17.1,为非造山带碱性花岗岩;花岗岩的物源以壳源为主,形成于晚三叠世造山期后的演化阶段。早三叠世林西地区处于强烈的接触碰撞阶段,在晚三叠世则进入造山期后的伸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鱼库矽卡岩型锌(铅)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河南省西部栾川Mo-W-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南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新元古界栾川群三川组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中.因缺乏精确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对该矿床成因的争议较大.本文在矿床地质背景和岩石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13件矿石样品中的闪锌矿进行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闪锌矿87 Rb/86 Sr和87 Sr/86 Sr同位素比值分别集中在0.802~18.98和0.713 359~0.748 684,二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等时线年龄为(136.4士0.8) Ma (2σ,MSWD=3.6),(87 St/86 Sr)t=0.711 913士0.000 074.Rb-Sr同位素年龄反映该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稍晚于研究区内的斑岩-矽卡岩型Mo-W矿床(146士2 MaB.P.),与区内最后一阶段花岗质岩浆活动(142~136MaB.P.)有关,属于栾川Mo-W-Pb-Zn-Ag多金属成矿系统.结合区域资料,认为该矿床形成于中生代陆-陆碰撞过程中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阶段,或碰撞后造山的局部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5.
探讨广西姑婆山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中微量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规律。根据野外地质特征,将矿床的风化壳从上到下分为4层。姑婆山稀土矿床为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整体不同程度富集;垂向上从上到下ΣLREE/ΣHREE质量分数比值逐渐减小,ΣREE呈"低→高→低"的"抛物线"式分布。部分微量元素(如Sr等)与其他微量元素之间,轻、重稀土之间,Ce和Eu与其他稀土元素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分异现象。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分异行为可能与稀土元素自身性质差异、风化壳中矿物分布、氧化还原条件、pH值、微生物活动等有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开放系统中多次、多阶段的地质作用的产物,其分布规律受成矿母岩和风化条件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