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的压裂施工参数是压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决定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分析华庆白257井区储层压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已压裂井的测试压裂和净压力拟合结果,形成压裂井模板,在此基础上进行前置液量,施工排量,加砂量以及砂液比等施工参数的优化。确定工区合理施工排量在1.8~2.0m3/min左右,前置液百分比15%~30%左右,加砂量为30m3左右,平均砂液比为30%左右,并将优化结果应用于同井区的其它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缢蛏稚贝的爬行行为及盐度对其钻穴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缢蛏稚贝的爬行行为可分成扭动、滑行和转动三种类型,其中以扭动最典型。这些运动方式不仅有利于稚贝的钻穴生活,对其漂移行为也有一定的意义,当低盐度培养的稚贝移至较“高盐度”培养时,其钻穴能力受到明显的抑制,而较“高盐度”条件下培养的稚贝,盐度的变化对钻穴活动的影响不明显。文中还探讨了蛏苗生产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正常大气压下,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的游泳较为舒缓,压力提高时,表现为快速的直线运动或螺径小而螺距大的螺旋运动,并出现更频繁的下沉行为,表明幼虫的紧张度已提高。幼虫的压力敏感性随着幼虫的发育而逐渐降低,至13日龄壳顶面盘幼虫后期就消失,当9日龄壳顶面盘幼虫经过低压的一段时间适应后,在更高压力下已很难产生向上运动,利于幼虫逐步朝向水层下方移动。此外,该种幼虫的压力反应还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其适应意义可能在于扩大幼虫的垂直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4.
新型压裂改造技术-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的发展进步是成功开发致密油气藏的巨大推动力。体积压裂可使致密储层形成裂缝网络系统,提高单井产量和油藏的可采储量[1-2]。体积压裂技术对储层进行三维立体的改造,根据裂缝网络的复杂特征,本文提出了数值模拟FNDP模型,建立三维复杂裂缝网络模型,有效的将复杂裂缝网络系统及其渗流规律进行表征,对影响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的5个地质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其增产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体积压裂对储层渗透率较小的致密油藏改造效果显著;次生裂缝导流能力越强,体积压裂的增产潜力越强。研究成果为致密砂岩油藏体积压裂的开发方案设计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重金属的生态毒理学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科学研究领域.早期重金属的生物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测定金属的半致死浓度,但这些研究较少注意到金属的化学形态以及他们对生物产生毒性的影响.在过去30年,重金属的  相似文献   
6.
过去二十多年来,金属生态毒理学的一个主要进展是对食物相暴露在水生动物的金属生物累积中的重要性有一个定量的认识.在一些主要的水生动物类群中,比如捕食者(鱼类、腹足类)和食泥动物,食物相可以说是金属累积的唯一途径.食物链传递的重  相似文献   
7.
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了镉、锌对白氏文昌鱼(Branch iostoma belcheri)(简称文昌鱼)的毒性累积效应及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磷酸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亚致死浓度镉、锌胁迫下文昌鱼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镉和锌对文昌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G0)分别为4,60和2.26 mg/L,相比之下锌对文昌鱼的毒性更大.实验采用理论上的镊、锌安全浓度(1/10 96 h LC50)对文昌鱼进行7d的亚慢性暴露,随着暴露时间的推移,镉在文昌鱼体内呈线性增加,而锌的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文昌鱼对锌的调节能力大于镉.7d亚慢性毒性实验表明文昌鱼体内的AChE活性随着金属暴露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至第7天时镉和锌对AChE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65%和79%;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在金属暴露初期即达到极显著水平,随后稍有下降且镉对文昌鱼体内活性氧的诱导作用大于锌;SOD活性在暴露中期受到显著抑制,可能是由于体内过氧化程度过高抑制其活性,之后逐渐恢复.文昌鱼体内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镉或锌暴露的第1天被显著诱导,之后恢复至对照水平;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镉暴露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锌对ACP活性无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即使是很低浓度的镉、锌都会对文昌鱼的神经系统及抗氧化等防御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ca gigas)幼体各个主要发育期的趋光性和趋地性。结果表明,担轮幼体表现为负趋地性和负趋光性,而其它几个幼体发育期却转化为正趋地性和正趋光性。牡蛎幼体的趋地反应强度大于趋光反应。幼体对于不同光强的反应水平差异较小,但具有较强的光动性反应,缺乏光探反应,因此,初步认为,自然海区中,牡蛎幼体难以随光强的昼夜变化而垂直移动,其垂直分布是随着发育程度而逐步朝向水体下层的。  相似文献   
9.
简要回顾了痕量金属的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历史及过去几十年中所获得的进展.金属生态毒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向:环境中的转移,毒性积累及危险评估。在来自于多种学科的专家.包括生物学家,化学学家.工程师和政府监督管理人员等的共同努力下,这3个方向的研究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对金属生态毒理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可以预见的是,这门学科将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更希望看到厦门能够成为未来金属海洋毒理学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酸化压裂是碳酸盐岩储层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酸液注入方式、压裂裂缝开度与酸蚀蚓孔形态等直接影响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以奥陶系岩下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目标,在建立裂缝开度表征方法基础上,开展不同酸液体系、不同注酸方式、不同裂缝开度及不同缝面形态对酸压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研究,明确影响酸压裂缝导流能力的主控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主体酸加入稠化、清洁剂后对溶蚀率与酸蚀后裂缝导流能力影响不大;单一注酸与交替注酸方式对酸压裂缝导流能力影响较小,但对残酸返排影响较大,交替注酸方式可降低返排压力70%;裂缝开度越大,酸蚀后裂缝导流能力越大,但提高导流能力倍数越小;裂缝开度>12μm易形成“窜流”酸蚀蚓孔,利于酸蚀通道建立;微裂缝开度与裂缝发育联通是影响酸蚀蚓孔与导流能力的主控因素,次之为微孔发育与联通与储层矿物分布形态。综合酸压工艺推荐先压裂、后酸化、交替注酸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