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聚合三氯化铝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聚合AlCl3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小试实验的最佳条件,研究了制备过程各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岭土在650℃下焙烧3h,按3:1的摩尔比加入浓度为15%的盐酸,于85℃浸取5h,浸出率可达36.2%。聚合过程pH值控制在4.40,液态PAC碱化度达78.2%,产品质量明显优于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深圳市机动车典型路段的车流量、行驶速度的监测调查,发现轿车是深圳车流量最大的,并呈现出了双峰分布,而不同路段总的车流量也呈现双峰分布,出现的时段分别为上午9:00和下午18:00,车辆行驶速度在不同路段和时间段变化显著,市区平均车辆行驶速度约为25km/h.利用林格曼黑度表征尾气的超标状况,发现柴油车超标远远大于汽油车.  相似文献   
3.
根据电解质溶液理论,在对NRTL方程进行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IDA-NaCl-H2O三元体系溶解度的数学模型,采用本模型,对IDA-NaCl-H2O三元体系在0~60℃范围内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关系进行了回归,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令人满意,同时从理论上解释了氯化钠含量对IDA溶解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马来酸酐(M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亚磷酸(H_3PO_3)为分子链转移剂,用过硫酸铵作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合成了H_3PO_3-MA-AMPS(PMA)三元共聚物.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含量对PMA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MA)∶n(AMPS)∶n(H_3PO_3)=10∶1∶10、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 h、引发剂用量为5%时聚合物有最好的阻垢效果.采用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碳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实验测得其分子量为4 520,且聚合物中磷含量较低,具有绿色环保性.当聚合物添加量为30 mg/L时,阻碳酸钙效率达到98%.将PMA与市售阻垢剂的阻垢性能作对比,结果表明:合成聚合物在用量较小的情况下,抑制碳酸钙的效果超过其他阻垢剂,体现了它的微量高效性.对空白垢样进行XRD与SEM分析,其结果表明PMA的阻垢机理是使钙垢产生晶格畸变.  相似文献   
5.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效红磷阻燃剂中痕量铁 ,样品经溴化硝酸溶解 ,干滤后 ,用空气 -乙炔火焰测定 ,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RSD为 6 .2 % ,回收率在 96 %~ 10 2 %范围  相似文献   
6.
采用经验法与UNIFAC基团贡献法估算相结合,对一系列的溶剂进行了筛选.并根据筛选得的溶剂进行了萃取精馏实验,实验表明了采用萃取精馏分离的可行性.通过模型参数对萃取精馏与减压精馏进行了逐板计算,其计算结果与减压15 kPa(绝对压)条件下所需要的理论塔板数相当.  相似文献   
7.
吸附泡沫分离法回收溶液中低浓度Zn(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吸附泡沫分离法,对溶液中低浓度Zn(Ⅱ)的回收进行了研究,用正交实验方法筛选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捕集剂,并得出连续稳态操作的适宜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料液pH为6.0,气体流量G为100mL/min时,分离回收效果最佳,Zn(Ⅱ)的浓缩比β可达13.2。  相似文献   
8.
以水为溶剂,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和2 丙烯酰胺 2 甲基丙基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2 膦酸丁烷 1,2,4 三羧酸(PBTCA)为复配剂,采用聚合与复配同步进行的方式,制得了复配型阻垢剂MA AMPS/PBTCA;采用FTIR,TG,XRD,SEM,静态实验法,分析阻垢剂的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显示,该复配型阻垢剂中含有MA、AMPS和PBTCA三种物质的结构官能团,热分解温度高达276 ℃,阻垢剂能抑制碳酸钙方解石的形成而形成亚稳态的球霰石.静态阻垢实验结果表明,该复配型阻垢剂具有较好的阻CaCO3垢性能:在阻垢剂浓度为20 mg/L和30 mg/L时,其阻垢率分别为74%和80%.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震荡使溶液中Ni2+、Mo7O246-与载体SiO2充分接触后,再用NaBH4还原制备Ni Mo B/SiO2非晶态催化剂,用BET,SEM,EDX、XRD和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以苯酚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几种不同制备条件下所得的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结果表明,负载后的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耐热性,在反应中表现出了更好的加氢活性和脱氧选择性;在518 K和4.0 MPa下,苯酚的转化率很快能达到100%,加氢脱氧选择性达到96.53%,Ni、Mo原子比对催化剂活性影响不大,而反应温度变化对催化剂的脱氧选择性有较大影响,488 K时催化剂的脱氧选择性不足5%,508 K时为45.39%,518 K时则迅速上升到96.53%.  相似文献   
10.
利用TiO2负载CoMo氧化物在NH3气流中进行程序升温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o负载量的氮化CoMo/TiO2催化剂,采用BET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以苯酚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氮化CoMo/TiO2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采用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对苯酚消耗反应速率常数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 Co3Mo3N是由CoMoO4氮化生成,而不是由CoO和MoO3混合氧化物氮化生成.随着Co的加入,在催化剂中形成了双金属氮化物新相Co3MO3N.Co的加入对于改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小和加氢脱氧性能起到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不同催化剂加氢脱氧的反应速率大小顺序为:Co4Mo12>Co6Mo12>Co2Mo12>Co8Mo12>Co0Mo12>therm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