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1.
为分析小麦茎秆力学特性与氮磷钾含量的关系,以周麦18号、温麦6号、矮抗58号、郑麦9023为材料,在孕穗期,测试第2、3、4节间去鞘茎秆的抗弯刚度、弯曲强度、弹性模量、惯性矩等力学特性以及氮、磷、钾含量.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和统计学原理,对力学特性与氮、磷、钾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其中包括灰色关联度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穗期,弹性模量、惯性矩、弯曲强度在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惯性矩与钾/氮含量比值的关联度最大.在一定范围内,惯性矩与钾/氮含量比值成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小麦精准施肥,增强茎秆抗倒伏性能,提高子粒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构建了一个可用于模拟可压流体的D2V19格子Boltzmann模型,利用Chapman—Enskog分析可从该模型推导出宏观流体力学方程-Euler方程.利用该模型对三种典型激波管进行数值模拟并与Riemann解析解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该模型能较好的捕捉激波,精度令人满意,证明了该模型对可压流体的适用性.该模型适用于气体多方指数为任意值的系统.  相似文献   
3.
绝缘阻挡等离子体的形成过程伴随着热量的交换过程,高压高频电源作用在电极上反复电离空气,相互作用区的弦向温度分布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参数。本文利用非致冷红外热像仪对影响等离子体区域的弦向温度分布的因素、等离子体形成的加热过程和消失的散热过程进行了研究,首次在实验上得到了绝缘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弦向温度的高斯分布。实验结果对提高等离子体诱导出的空气流速,进而实现高速流动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玻恩提出的微观粒子几率波概念的基础上,从经典的哈密顿─—雅可比方程出发导出了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之一──薛定谔方程.其推导过程是严密的,推导方法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在几何光学原理的基础上,对反射式三角形光纤探头的光学特性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得出了反射光强与三角形光纤探头顶角角度之间的理论关系  相似文献   
6.
成像板(image plate,IP)具有动态范围宽、量子效率高、线性度与灵敏度好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良特性,在物理实验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将成像板技术应用于超短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实验中产生的超热电子的诊断,研究了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超热电子的空间分布和能谱.该技术的引入为激光等离子体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手段,提高了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7.
岩体裂隙的渗流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裂隙的表面粗糙和结构迂曲特征是影响渗流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构建的粗糙单裂隙模型基础上开展了关于裂隙粗糙特性和迂曲特性对渗流影响的机理性研究.自行编写了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用于模拟裂隙内流动的计算程序并进行了验证.利用该程序对具有不同JRC值和开度的单裂隙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考虑迂曲度修正的渗流立方定律(LCL)结果比较,发现迂曲修正的立方定律预测流量具有一定偏差.分析认为在粗糙单裂隙中,迂曲和粗糙两种因素同时对渗流作用,并且相互耦合,随着裂隙开度不同而相互转化,因此需要同时考虑迂曲和粗糙作用,使用两者对单裂隙渗流立方定律修正.结果认为含迂曲和粗糙双重作用的模型在预测粗糙单裂隙渗流特征时能获得相对更准确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反射式光纤探头结构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光纤的射线理论和几何光学原理出发,对以射式光纤探头中反射光强与探头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4000个铜原子组成的面心立方晶体进行了近似冲击波的模拟,发现对完整晶体在一定的范围内,冲击波的强弱、外界的温度对晶体结构的影响都不大;加入少许的点缺陷后,晶体内部的应力和能量相对完整晶体变化并不显著,从而说明在考虑系统的状态方程时将带有少量点缺陷的晶体近似为理想晶体的做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Shan-Chen格子玻尔兹曼模型来研究在剪切边界条件下液体和气体的相分离. 除了液气相分离的流变学特征外, 还分析由于两流体界面的切向速度差引起的Kelvin-Helmholtz (K-H)不稳定性, 并讨论液滴的生长情况. 发现, 在靠近剪切壁的区域流动效应较强, 而在系统中部液滴基本上是各向同性的, 特征尺度的增长以扩散机制为主; 界面张力和K-H不稳定性的共同作用使得剪切壁附近的液体带倾向于发生断裂; 随着剪切率的增加, 来流方向蒸发和下游方向凝结的不对称性以及表面张力的作用, 使得相分离过程中液滴可能呈斜条带状结构; 更强的对流使得壁上更容易获得物质粒子而形成液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