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探讨川西拗陷南段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前景。利用钻井、地震、野外露头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川西拗陷南段深层海相层系发育下寒武统九老洞组烃源岩,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二叠系白云岩和玄武岩以及三叠系雷口坡组等多套储集层,巨厚的陆相泥质岩和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多级封盖的生储盖基础油气地质条件;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桐湾期不整合面与加里东期不整合面在研究区部分地区重合,未重合区九老洞组烃源岩与二叠系储集层直接接触,形成下生上储的源储匹配关系,不整合面构成的输导体系有利于烃类大面积侧向运移,提高了油气的成藏效率,使川西南深层海相层系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基本条件。自三叠纪至古近纪,下寒武统生成的烃类或垂向运移至二叠系中,或通过桐湾期与加里东期叠加改造的不整合面侧向大面积运移并聚集成藏,形成灯影组和二叠系等古油藏,并进一步演化形成古气藏。新近纪以来受龙门山推覆冲断作用的影响,紧邻造山带的区域可能受侧向保存条件破坏的影响未能成藏,但前山带发育的断裂系统有可能沟通深部灯影组和二叠系气藏至浅层形成次生气藏。研究区优质烃源岩、优质储集层、优质输导系统和优质膏盐盖层等的相互平衡作用,使该区具备形成和保存大中型气田的条件,勘探前景应较乐观。  相似文献   
2.
利用探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系统分析川西中段彭州气田钻探成果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成藏特征。川西中段深层有优质的下寒武统烃源岩,雷口坡组微生物型储集层沿山前带呈北西向展布,晚期发育的沟源断层形成的输导体系,早于断层形成的圈闭体系,具备形成大气田的基本条件。川西中段雷口坡组气藏为次生气藏,其天然气来源于下伏古气藏及烃源岩,深层的天然气通过断层向上运移聚集。川西中段雷口坡组的成藏特点为:(1)深层古油气藏发育;(2)微生物储层发育;(3)沟源断层晚期发育;(4)地震促使断层活化;(5)天然气跨层运移成藏。除雷口坡组外,深层应该还存在残余的古气藏,可能赋存的层位为二叠系和震旦系。  相似文献   
3.
龙门山南段前缘构造砂箱变形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设计构造砂箱变形模拟实验,再结合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来研究龙门山南段前缘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单层硅胶层与无硅胶层实验模型对比表明单层硅胶层模型更吻合实际的地震剖面,硅胶层的存在使深部构造保存得更为完整,变形强度要弱于无硅胶层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更为精准地解释了地震剖面,从地震剖面可以看出,从造山带向盆地横向上构造活动减弱;在盆地内,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厚层膏盐岩作为滑脱层,吸收了大量应力,影响了纵向上的构造变形,滑脱层之上的构造变形强于其之下的地层:褶皱隆起的幅度更强,断层更为发育但较难突破滑脱层向下发展。实验证明在滑脱层中,应力无法传播很远,断层只能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发展。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变形特征以及深层构造特征研究有重要意义,对于该区深层特别是滑脱层之下油气勘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综合分析川东南地区深层油气地质条件,探讨该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油气勘探前景。利用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结合静态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动态油气成藏研究,结果表明:从烃源角度,川东南地区具备了形成大油气田的物质基础;储层方面,灯影组顶部均有岩溶储层发育,且储层内可见沥青充填,说明早期确有成藏;封盖条件方面,川南至川东一带中上寒武统膏盐岩十分发育,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研究区形成的圈闭受后期构造变动发生变化,自身封存条件改变,闭合面积减小;并且该地区靠近盆地边缘,隆升幅度大,油气的再次运移和侧向逸散情况严重。在盆地内侧,灯影组在寒武系膏盐层下的构造变化较小,圈闭形成早且持续存在,古构造保持较完整,可以有效并长期聚集油气,具有一定的勘探价值。川东南下组合虽然勘探难度大,但毗邻拉张槽的赤水地区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近年来最新钻探成果,结合构造-沉积演化分析,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的晚期调整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盆-山结构、绵阳-长宁拉张槽和全盆地贯通的灯影组顶面岩溶不整合面输导体系联合控制了灯影组天然气的晚期调整成藏.盆-山结构控制灯影组天然气向造山带运移的大方向.拉张槽内筇竹寺组的侧向封隔作用,使得灯影组天然气分成东西两区,东区天然气向拉张槽东缘持续运移集聚,受侧向封堵而形成岩性-构造大规模气藏聚集带;西区天然气主要向威远和盆地边缘运移,威远顶部封盖能力不足而使大部分天然气逸散,在运移途中的局部构造形成小规模气藏.盆地边缘受盆-山结构影响,保存条件被破坏,使得天然气逸散而不能成藏.华蓥山以东应考虑天然气逸散的方向指向区(现今构造高部位),可能会有气藏保留.灯影组成藏的特征与主控因素为区域性及规模性的构造或沉积差异造成生储运圈的相应调整和差异演化.  相似文献   
6.
四川叠合盆地震旦系(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油气产层,勘探历史超过50年。其有效烃源岩主要是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储集层主要为灯影组微生物白云岩与受桐湾运动影响形成的风化壳储集层,直接盖层为筇竹寺组泥岩;生储盖组合从层位上来讲主要是上(新)生下(老)储顶盖型,从空间分布来讲主要是旁生侧储顶盖型。其油气成藏过程为"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耦合,生烃中心生成的油气运移至古构造形成古油藏(生气中心),古油藏内石油深埋裂解形成古气藏(储气中心),受盆地内晚期快速隆升和盆缘造山带影响,灯影组古气藏内的天然气沿灯影组顶不整合面再次发生长距离运移调整成藏或破坏,形成现今天然气藏(保气中心)。灯影组天然气成藏或破坏有5种模式,即高石梯型、威远型、通南巴型、焦石坝型和丁山-林滩场型。四川叠合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的长期勘探和深入研究揭示出叠合盆地古老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是:(1)烃源岩生物类型低等化和有机质高演化;(2)储集层成岩强度大、演化时间长,趋于致密化,上覆负荷作用可能导致深层储集层质量变差;(3)油气成藏过程具烃态(固、液、气)转变和多阶段性,油气分布具有突出的差异性和多因素联控;(4)油气形成和保存的关键因素是烃源充足、保存条件佳和构造稳定。  相似文献   
7.
川西拗陷北段海相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及对四川盆地海相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使得川西拗陷成为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最重要地区之一,本文重点分析川西拗陷北段烃源岩问题与油气成藏模式。川西拗陷北段具有构造演化复杂、烃源岩情况不明、保存条件控制下的成藏模式多样等特点,具有以下寒武统优质黑色泥质烃源岩为主的多源供烃与构造运动控制下的以中下三叠统膏盐岩为主的多级封盖特征。隐伏上冲断层输导系统连通的震旦系灯影组-二叠系-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优质储层使得海相油气具有"原生油藏+原生气藏"、"次生油藏+原生气藏"与"次生气藏"3种成藏模式。根据矿山梁-青林口-双鱼石地表沥青和油砂、浅层稠油与二叠系茅口组气藏成藏序列分析,认为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强烈挤压断褶区,过推覆体主断裂潜伏背冲背斜构造与"绵阳-长宁拉张槽"东边界叠合带是川西拗陷北段深层-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川西南段大邑地区所处的区域,其深层处于勘探的空白区,深入探讨该区海相油气成藏条件,不但能更新该区构造地质认识,也能为川西深层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基于研究区及周边钻井岩心、岩屑及地震等资料,对川西南段大邑地区深层油气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南段地层剥蚀至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泥页岩,该套烃源层广泛分布,为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②大邑深层发育多套储层,包括灯影组白云岩、栖霞组和茅口组白云岩、峨眉山玄武岩组玄武岩、嘉陵江组与雷口坡组白云岩,露头和探井都显示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③纵向上发育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和巨厚的陆相碎屑岩盖层,具有很好的封挡条件。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中普遍可见储层大量沥青,说明形成过古油藏;④桐湾运动和加里东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在研究区叠加形成优质输导体系,加之大邑背斜带形成的有利纵向沟源断裂输导体系。大邑构造带古圈闭保持完整,与油气运移相匹配,有利于天然气的保藏,是未来深层天然气有利的潜在勘探区。  相似文献   
9.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