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实验研究了常压去离子水在不同高度的微小间隙通道内的流动沸腾特性.实验热流密度为0~206 W/cm2,质流密度为200~400 kg/(m2·s),间隙为1 mm和2 mm.结果显示,随着实验条件的变化,通道内出现了泡状流、清扫流、搅拌流,且在清扫流早期观察到不稳定流动现象.此外,间隙高度降低促进了流型的过渡,加快了不稳定流动的进程.1 mm通道内核态沸腾起始点的热流密度低于2 mm通道,表明间隙高度的降低更有利于气泡在低热流密度下成核;1 mm通道的过冷沸腾传热系数最高为2 mm通道的1.7倍,2 mm通道内饱和沸腾传热系数略高于1 mm通道.表明低热流密度下过冷沸腾时小通道具有更好的传热性能,高热流密度下饱和沸腾时大通道的传热稍具优势,同时表明间隙高度造成的传热差异随热流密度增大先增大后变小;1 mm通道内临界热流密度为2 mm通道的83%,表明间隙高度的降低会使得临界热流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MATLAB(r)& Simulink(r)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利用它建立整车或部件的模型,这其中也包括很多基于此而开发的软件工具,例如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基于MATLAB(r)& Simulink(r)开发了高级汽车仿真器ADVISOR.因其具有开放性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仿真软件,对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仿真进行了研究,为实车的控制策略参数标定提出了一些参考的依据,可以有效降低试验费用和时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不同质流密度、测试段入口干度及润滑油的质量分数等制冷工况下,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5 mm水平内螺纹强化管内的流动冷凝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质流密度条件下,R410A/润滑油混合物的换热系数随干度的增加先增大,当干度为0.7左右时,换热系数达到最大值,当干度大于0.7时,换热系数随干度的增加反而下降;在润滑油的质量分数为3%和5%条件下,油的存在恶化了换热特性,使其换热系数降低了9.3%~36.5%.基于混合物换热特性,建立了适用于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强化管内流动冷凝的换热关联式,其预测值与92%的试验数据误差在±20%以内,平均误差为6.7%,最大误差为34.5%.  相似文献   
4.
采用孔内当地传质系数(舍伍德数)表征IPA在竖直孔内的蒸发速率,对不同孔口水平气流速度和孔径条件下,竖直孔中IPA液体的当地传质系数变化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IPA液面远离孔口,IPA蒸发时存在强对流传质、对流传质和自然扩散3个阶段;气流速度越大,孔内径越大,IPA孔内当地传质系数越大;相同气流速度下,小孔(3 mm≤d≤5 mm)中的当地传质系数比微孔(0.05 mm≤d≤0.20 mm)中的当地传质系数大100倍.按照孔径范围,分别开发了适用于小孔和微孔中IPA当地传质系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制备的厚朴酚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与厚朴酚及其磷脂物理混合物进行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比较。方法分别用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厚朴酚磷脂复合物与厚朴酚及其磷脂物理混合物理化性质的差异;用实验建立的RP-HPLC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中厚朴酚的浓度,通过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方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厚朴酚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与厚朴酚及其磷脂物理混合物明显不同;大鼠口服给药后厚朴酚磷脂复合物与厚朴酚及其磷脂物理混合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t1/2和AUC0-6分别为(1.17±0.26),(0.42±0.13)和(0.46±0.10)h;(0.63±0.06),(0.45±0.09)和(0.67±0.07)mg/L;(1.85±0.34),(1.30±0.32)和(1.52±0.28)h;(1.77±0.15),(0.90±0.17)和(1.38±0.19)mg.h/L。结论厚朴酚磷脂复合物中厚朴酚与磷脂以分子间力结合并以无定型形态分散于磷脂分子中;磷脂复合物显著提高了厚朴酚的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并表现出了一定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含油金刚石纳米制冷剂(即由制冷剂R113、润滑油VG68和金刚石纳米颗粒组成的纳米流体)的核态池沸腾换热特性,分析了金刚石纳米颗粒对含油制冷剂核态池沸腾换热的影响.实验中饱和压力为101.3 kPa;热流密度为10~80 kW/m2;纳米油(纳米颗粒和润滑油的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5%;在纳米油中金刚石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15%.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纳米颗粒增强了含油制冷剂的池沸腾换热,在测试工况下换热系数最大可增加63.4%,并且增加幅度随纳米油中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纳米油质量分数的降低而增加.开发了含油纳米制冷剂池沸腾换热关联式,关联式预测值与94%的实验数据偏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了润滑油对R410A在外径3、5 mm光管内流动冷凝摩擦压降的影响.研究表明,润滑油的存在减小了R410A在光管内的冷凝摩擦压降,R410A油-混合物的摩擦压降比纯R410A的摩擦压降最大下降了19%;润滑油降低冷凝摩擦压降的影响随着平均油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质流密度和干度的增大而减小.基于混合物性建立了适用于R410A-油混合物在小管径光管内流动冷凝的摩擦压降关联式,该关联式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为-20%~+3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