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时代的变迁,长篇小说引以为骄傲的史诗性元素逐渐淡化和消解。摈弃了英雄主义价值取向的现代小说家们,审视、质疑、静观历史的潮变,揭示人物内心的冲突、痛苦、绝望……张翎的长篇新作《阵痛》成功地给中国当代文学以启示:在告别宏大历史叙事、告别强而硬的政治激情之后,建立在男权基础上的历史解构之后,小说应以怎样的讲述来开辟新径,来完成影像时代里自身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2.
南非作家南丁·戈迪默认为:"个人面临着持续的恐怖,是20世纪作家经验的核心。"她从残酷的种族隔离政策时期人的存在入手,深入发掘人的复杂性、多重性。"人是从自我到自我的行走",她的长篇《无人伴随我》对人的存在有着多种真实描述。她几部重要的长篇也显现出对历史的深度介入和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3.
背叛的尴尬     
李佩甫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逃离乡村的人。他们或通过上学、招工、招干而离开;或怀着屈辱、绝望,被冥冥意志所驱使冲向陌生的世界……虽然他们逃离乡村的原因和契机各不相同,他们身上却都潜伏着魔性的创造与毁灭之力。这些命定的不安分的人终生被自身的魔性驱赶而灵魂无所归依。背离土地,背离生养的亲人和故乡,就意味着背叛。这些离开土地的人无论在乡村人眼里是修成了正果还是被视作异端,他们都将自己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都要为其逃离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她神秘的创作、公正的发言和紧张而充满欲念的私人生活使自己置身于一个奇异而充满张力的世界——她自己创设的世界。神秘的创作、外面的生活和私人的生活,这三重世界彰显出作家杜拉斯人生的精彩,也是进入杜拉斯创作人生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5.
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她的作品展现的是一个黑色的大陆——欲望、恐怖、暴力、荒诞的存在,被日常生活和理性遮蔽了的又一意识世界。她在没有希望、没有温情、没有怜悯的绝望境地,开始并延伸其精神的探险,那是心灵切近不毛之地的探险之旅。她的文字携带着密集的想象,以其富有乐感的、貌似诗化的语群彻底地颠覆了人们对文学的诗意期待。她新鲜的语言激活了当代日趋萎靡的文学叙事。  相似文献   
6.
在真正的爱的世界中,总是颤动着创造与毁灭的双重力量。爱是意志的融合,爱又是意志的交战,它们共同存响于生命的行进之中。申爱萍爱情诗之美丽与纯粹,就在于她用绵绵不断的丰富的生命体验表现了爱的欣悦与痛苦,同时,也展示了现代女性健全美丽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的长篇代表作《金色笔记》和她的自传《影中漫步》,以女性的视角来透视女性关于爱情、年华、自我的困惑和迷乱,并且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格局、种族纷争、阶级矛盾、知识分子的信仰等宏阔而又幽微的多重内容融于笔端,多方位地审视了分崩离析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孤独的猎手"的卡森.麦卡勒斯在她的一系列作品中发掘了人性中核心的东西———孤独与渴望,这是现代人的普遍情结,现代人挥之不去的体验。独孤的出口是沟通和爱,而沟通、爱是错位和最终不可能的。麦卡勒斯的写作呈现了这样残酷的事实:孤独没有出口,它成为现代人无法脱离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两部重要长篇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与<耻>,突出地呈现了库切作品一个反复建构的模式:人物生存境况盘旋下降及人物不屈服的姿态.对人在困境中的精神底线的发现和揭示,显示了库切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美国著名学者、作家苏珊.桑塔格以其文艺观点"反对阐释"确立了她在文坛的重要地位。她强调感觉和体验在艺术欣赏和理解中的作用,反对抛却了审美感受力的阐释,其文学作品强烈的体验性实践了她注重感受性的审美理论。她捕捉了体现时代生活变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打破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壁垒的"新感受力",将自己的目光放逐于先锋的及大众的领域,以亲身的实践回应了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