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7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本文以金属银和丰导体硫化镉内米颗粒膜的合成为例,综述了纳米膜的合成方法,各种方法的特点及纳米颗粒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近38年的观测资料,对南海及周边地区5、6份降水变异关联主模态及其机理进行了统计诊断分析。南海及周边地区5、6月份降水的第一关联主模态反映出5、6月的降水变异的空间分布相似,即中南半岛、南海及菲律宾海均为同号区,而在中国南方地区则与之反号;时间尺度上以年际变化为主。该模态与前期发生的ENSO事件有密切联系,在ENSO冷事件(暖事件)的强迫作用下,使得5、6月份在南海-菲律宾附近出现持续的异常气旋(反气旋),进而影响南海及周边地区的降水的持续异常。第二模态显示南海及周边地区5月、6月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大致反相,其中在南海中部及菲律宾海的降水异常与我国东部的降水负异常反号;时间尺度以年代际变化为主。该模态主要是受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出现年代际提前的影响所致,其中又以低频季内分量的年代际变异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对1949—2000年间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的异常路径及其特征进行统计了分析。结果发现,路径异常热带风暴的偏折点主要出现在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珠江口附近海域及台湾海峡。该类热带风暴多发生于7—9月。其发生频率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以20世纪70—90年代的频率较高。强度(中心风速)较弱和移速较慢的热带风暴易出现异常偏折。  相似文献   
4.
用中国西沙站1962-2004年月蒸发量、日照时间和近地面风速资料,分析了西沙各季节蒸发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日照时间、近地面风速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沙春、夏和冬季蒸发量以年代际变化方差占优,年际变化方差次之;秋季蒸发量的年际变化方差和年代际变化方差相当。四季蒸发量年代际变化与近地面风速、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变化都有显著的正相关。而蒸发量的年际变化仅与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有显著的正相关。四季蒸发量减弱的变化趋势是由近地面风速的减弱和太阳辐射的减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用Reynolds&Smith重构的1950-1998年月平均SST资料分析了印度洋-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SSTA的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SSTA的持续性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可将有明显差异的SSTA持续性特征的海区分为3类:全年各月持续性好的区域,主要包括热带中东太平洋马蹄形海域、赤道中东印度洋、热带西太平洋,持续时间一般在10个月以上;全年各月持续性差的区域,主要包括西北太平洋、东亚沿海和东南太平洋,持续时间一般为3个月左右;各月持续性有季节性变化的区域,主要包括赤道东太平洋,南海。SSTA持续性的整体空间分布存在冬夏两种主要分布型,夏季型SSTA的持续性要比冬季好。冬夏间SSTA持续性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赤道东太平洋和东亚沿海、南海区域,由冬季转入夏季时,赤道东太平洋SSTA的持续性由差变好,东亚沿海、南海地区的情况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6.
华南季节干旱及连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1951-2006年实测降水量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分析了华南各季节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及季节干旱特征。结果发现,各季降水量总体上在华南区域空间尺度上有显著的同号变化关系。华南夏季降水量的距平幅度增大,并有增多的长期趋势;秋季降水量则有距平幅度减弱的长期趋势;冬春季降水量的逐年变化存在显著的同相关系。华南秋季发生干旱的频数较其它季节高;春-夏连旱频数较其它季节连旱事件频数要低。  相似文献   
7.
印度洋一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持续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eynolds&Smith重构的1950-1998年月平均SST资料分析了印度洋-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SSTA的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SSTA的持续性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可将有明显差异的SSTA持续性特征的海区分为3类全年各月持续性好的区域,主要包括热带中东太平洋马蹄形海域、赤道中东印度洋、热带西太平洋,持续时间一般在10个月以上;全年各月持续性差的区域,主要包括西北太平洋、东亚沿海和东南太平洋,持续时间一般为3个月左右;各月持续性有季节性变化的区域,主要包括赤道东太平洋,南海.SSTA持续性的整体空间分布存在冬夏两种主要分布型,夏季型SSTA的持续性要比冬季好.冬夏间SSTA持续性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赤道东太平洋和东亚沿海、南海区域,由冬季转入夏季时,赤道东太平洋SSTA的持续性由差变好,东亚沿海、南海地区的情况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8.
9.
利用NCEP再分析的 1982~ 1996年的风场和高度场资料 ,分析讨论了亚洲热带夏季风环流的若干基本特征 ;从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出发 ,定义了一个季风建立指数 ;计算、确定和分析了东亚季风区和印度季风区 15年平均的季风建立时间 .结果表明 ,在 1982~ 1996年期间 ,平均而言 ,东亚热带季风 5月第 4候建立 ,维持到 10月第 2候 ;印度季风 6月第 2候建立 ,比南海热带季风晚约 4候 ,持续至 9月第 1候  相似文献   
10.
广东近46年秋季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61-2006年广东省10个测站降水量资料,利用平均降水等待时间指数AWTP,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统计方法对广东秋季干旱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平均而言,粤东秋季较粤西易旱,其中最易旱的地区位于河源-惠州一带.从年际变化看,广东秋季干旱以全区一致型为主,其次为东/西局部型.1990年之后广东全省性秋旱和局部性秋旱都具有程度加重的趋势,其中以惠州-河源地区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