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黄土高原地区C4/C3植物相对丰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曾被广泛地争论,主要是由于对该区域现代C4/C3植被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缺乏深入认识.本文总结了前人对黄土高原中部和东南部剖面的δ13Csom研究结果,并增加2个西北部剖面的δ13Csom结果,结合现代气象数据和表土δ13Csom变化特征,从空间变化讨论黄土高原地区C4/C3植被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末次冰期以来,西北部的古浪和靖远剖面主要发育C3植被,而中部和东南部的剖面则为C3-C4植被混合的特征,且C4植被含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我们认为晚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温度逐渐升高并达到C4植被生长的温度"阈值",同时大气CO2浓度也处在适宜C4植被生产的低浓度范畴,则夏季降水的梯度变化应该是控制全新世和现代黄土高原东西部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同样存在一个影响C4植被生长的降水"阈值",进一步通过现代夏季降水量对全新世C4植被扩张时期的夏季降水量进行定量恢复,我们发现,无论在全新世还是现代,当夏季降水超过360 mm时,C4植被会发生明显的扩张,而现代的360 mm降水线较全新世向东南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黄土高原 2个末次间冰期剖面的石英粒度分析 ,发现在这一时段由粗颗粒含量增加所指示的重要粉尘堆积事件有九次 :DE1( 70~ 71ka)、DE2 ( 74 5~ 75ka)、DE3( 81 3~ 83ka)、DE4 ( 90~ 91ka)、DE5( 10 1~ 10 2ka)、DE6( 10 6~ 10 6 7ka)、DE7( 110ka)、DE8( 113 5~ 115ka)、DE9( 119~ 12 1 6ka)并且和北大西洋V2 9_191孔有孔虫气候记录在距今 110~ 70ka时段中具有极为相似的变化 ,这表明 ,在末次间冰期中存在东亚季风气候通过西风带以及相关气压系统与极地、北大西洋气候系统的遥相关 .进一步佐证了东亚冬季风气候通过西伯利亚高压与极地、北大西洋冷空气相联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黄土-古土壤中石英颗粒的粒度分布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孙有斌  鹿化煜  安芷生 《科学通报》2000,45(19):2094-2097
通过对黄土-古土壤全样及分离的石英样的粒度分析,发现经历了不同程度风化成土和成壤作用的黄土-古土壤全样的粒度总体变细,并且不同粒级组分的含量变化不尽相同,从全样中分离出的石英颗粒,由于基本剔除了后期成壤作用的产物,可能较好地指示了原始粉尘的粒度组成,其粒度参数应是东亚冬季风强度的一个较好的替代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边缘海陆源物质中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孙有斌  高抒  李军 《科学通报》2003,48(1):83-86
对冲绳海槽(A7孔)和琉球海沟(A37孔)的两个重力柱状样品进行了陆源物质提取, 并做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的垂向分布序列分析, 检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较敏感的粒度组分. 发现A7和A37孔的敏感粒度组分的峰值和粒度分布范围有较大差别, 这指示了冲绳海槽和琉球海沟的沉积物来源和沉积环境的空间差异. 敏感粒度组分含量随深度变化的初步分析表明, 冲绳海槽A7孔的沉积环境较为稳定, 仅包含2层明显的浊流沉积和1层火山灰层; 而位于琉球海沟A37孔的沉积环境变率较大, 包含6个明显的沉积波动旋回.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黄土高原2个末次间冰期剖面的石英粒度分析,发现的这一时段由粗粒含量增加所指示的重复粉尘堆积事件有九次:DE1(70-71ka)、DE2(74.5-75ka)、DE3(81.3-83ka)、DE4(90-91)ka)、DE5(101-102ka)、DE6(106-107.7kg)、DE7(110kg)、DE8(113.5-115ka)、DE9(119-121.6ka)并且和东北大西洋V2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