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生态混凝土的抗碳化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掺量分别为30%、50%、70%的大掺量粉煤灰或矿渣混凝土及其两种废渣 复合混凝土28天和90天的抗碳化性能,研究了废渣的抗碳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仅从抗碳化方面的耐久性而言,混凝土中参入30%的粉煤灰或50%的矿粉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氯化残渣作水泥矿物混合材,采用等量替代法,研究氯化残渣的研磨时间、掺量对氯化残渣-水泥砂浆工作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原状氯化残渣活性较低、性能较差,加入到水泥砂浆中会使其工作、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磨0.5 h,低掺量下的氯化残渣对水泥砂浆的流动度影响不显著,掺量为10%,其流动度为19.6 cm,接近纯水泥砂浆,当掺量达到20%时,砂浆流动度则降低至17.1 cm;相同掺量下,研磨0.5 h与1 h的氯化残渣对水泥砂浆流动度的改善效果几乎相同;随着掺量的变化,水泥砂浆流动度都在20~22 cm小范围内变化.相对于原状氯化残渣,氯化残渣的研磨时间对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当固定掺量为10%时,与掺原状氯化残渣的水泥砂浆相比,掺研磨时间为0.5 h的氯化残渣-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提高了10%;随着氯化残渣掺量的变化,研磨0.5 h与研磨1 h的氯化残渣对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影响几乎相同,在0~20%的掺量下,氯化残渣不会降低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其中掺量为10%时氯化残渣-水泥砂浆力学性能最接近纯水泥砂浆;原状氯化残渣的掺入降低了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氯化残渣研磨0.5 h后掺10%到水泥砂浆中,有助于提高砂浆的抗折强度,研磨后的氯化残渣掺量在0~30%不会对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环境扫描电镜原位定量追踪K-PS型地聚合物水泥在相对湿度80%条件下水化产物生成-发展-演化的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化早期偏高岭土颗粒松散地堆积在一起,存在许多大空隙;随龄期的增长,生成了大量的海绵状肢体,积淀在颗粒表层,并向外扩充;到后期颗粒被肢体厚厚包裹,大空隙被逐渐填满,基体变得比较致密.通过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分析(EDXA)发现随着水化的进行,n(K)/n(A1)不断增大,而n(Si)/n(A1)逐渐减小,水化4h的n(K)/n(A1)=0.99,n(Si)/n(A1)=1.49.另外,在任何龄期均末出现形貌规则的结晶产物,而仅生成了一种均匀的海绵状凝胶体。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离子迁移过程及其预测模型的现状及相应的理论,指出了在计算扩散系数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出多孔材料的非饱和扩散理论对于研究氯离子入侵混凝土能够提供更好的数学基础的结论,同时提出了解决关键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的研究意义、现状及应用领域.针对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新型混凝土,剖析了其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并阐明了植被型生态混凝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确定了工业废料RCG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并验证了由其主要成分决定的基本性能──调凝性、起泡性和减水性,为其进一步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铁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圆环法和一次加压法对地铁用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地铁混凝土C30P8的前提下,35%优质粉煤灰的掺入更能有效抑制收缩引起的开裂,矿粉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要好于粉煤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并由此确定出了满足地铁用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  相似文献   
8.
矿物掺合料对高强砂浆抗化学侵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矿物掺合料的种类,掺量及掺加方式(单掺、双掺、三掺)对高强砂浆的抗化学侵蚀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HCl溶液中侵泡6个月时,双掺和三掺矿物掺合料高强砂浆试件的抗压强度损失4.29%-5.63%,而不掺矿物掺合料的砂浆试件强度损失高达14.85%;在Na2SO4溶液和海水中,双掺和三掺矿物掺合料砂浆试件的抗压强度不仅没有降低而且还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双掺,三掺矿物掺合料显著提高砂浆抗化学侵蚀性能的本质,以期为双掺或在掺高强砂浆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试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