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探讨温病血瘀的形成机理,采用肌注沙门氏菌的方法,复制了兔“热毒血瘀证”模型,并对模型兔的血液流变性、血液凝固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血粘度在切速为230s~(-1),115s~(-1)和23s~(-1)下分别为0.004684±0.000455pa·s,0.005093±0.000515pa·s和0.00678±0.000789pa·s;全血还原粘度为0.0147±0.00076 pa·s/%;血浆粘度为0.008185±0.000334pa·s;血沉为16.9±3.0mm/h;血沉k值为35.7±8.3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压积为31.9±2.6%;红细胞电泳速率为3.5±0.31μm/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聚集性为58.21±4.05%;血小板免疫粘附功能为1.09±0.33;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47±0.28g%;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为37.30±11.14h,均显著增加(p<0.001),血小板数为40.06±3.24万/mm~3;血小板电泳速率为4.71±0.34μm/s均显著降低(p<0.001)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为57.22±9.07mm;湿重215.93±10.85mg;干重61.02±9.48m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临床呈现出高热、呼吸心率加速、体表血管充血或有瘀血斑、口色瘀紫色及内脏组织器官的病理损伤。实验结果认为以沙门氏茵接种于兔所复制的病理模型符合中医、中兽医有关热毒和血瘀的理论,当属“热毒血瘀证”模型。  相似文献   
2.
1981年,Siegel等人首次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概念,并从红细胞免疫粘附以及与之有关的循环复合物(CIC)清除、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效应细胞样作用等方面论述了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而且设计出了检测红细胞免疫粘附受体活性的“标准的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此后,国外学者从各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在国内,郭峰在siegel标准试验的基础上,于1982年建立了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分别测定红细胞C_3b受体活性和红细胞膜上吸附免疫复合物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国内学  相似文献   
3.
加味犀角地黄汤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兔“热毒血瘀”病理模型研究了加味犀角地黄汤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方能降低模型兔的体温、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和血浆粘度,提高其红细胞C3b 受体酵母花环率和IC酵母花环率,从而使“热毒血瘀”模型的血液高粘滞和红细胞兔疫粘附功能低下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