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中村再城市化的土地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生态学思想,从土地利用角度对快速城市化时期城中村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城中村的演变与城市土地利用增长方式密切相关,其发展历经一个主动城市化和被动城市化的反复周期,完成与主体城市的城市化融合,具有合理性和阶段性;村落生产、生活职能在城中村内土地利用空间指向一致叠置,对城市发展要求的城市职能再区位整合产生负面影响,亟需再城市化改造;而通过土地利用收益分配机制引导系统各种形式的流,协调城市利益和城中村利益,可以积极推动城中村再城市化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生态占用的产出效率这一与经济指标紧密结合的指数来表征地区单位GDP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强度,并对2003年各省生态占用的产出效率进行了计算,阐述了中国生态占用产出效率的空间分异格局,表明:生态占用的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地域上存在东、中、西格局;这一指标与人均GDP、地区R&D经费支出、人均能源消费量、第三产业比重密切相关,且影响力依次减弱;基于对生态占用产出效率的认识,我国可持续生态调控中同样面临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图3,表3,参17。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不同类型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差异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九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在东北地区的不同农业生态类型区建立了德惠、柳河、大安、海伦和昌图等5个研究示范基地。对5个基地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系统协调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图6,表3,参10。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是吉林生态省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吉林省农业发展的特点,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支持4个方面创建了生态农业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吉林生态省建设之初(1999~2003年)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为吉林生态省建设中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表4,参14。  相似文献   
5.
针对声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级别特征值法的噪声综合评价模糊识别模型,克服了传统模糊综合评价在最大隶属度原则、算子、隶属函数等方面的缺陷.利用该方法所得到的级别特征值不但反映了样本的属性,而且可以对各个样本按照同一标准进行比较.在对吉林省的实例研究中,分别求解区域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的级别特征值,然后进行等权平均得到最终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吉林省声环境质量自1990s以来呈明显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理清了生态建设和替代生计的概念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生态建设的实施是寻求替代生计的动力因素,替代生计的实施可以为生态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持,可以消除生态建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解决经济社会问题.通过时三江自然保护区的现状问题分析,提出退耕还湿、退耕还草和设施建设工程3项促进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良性发展的生态建设内容和生态移民、传统农业改造和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替代生计模式.图2,参13.  相似文献   
7.
网络购物的兴起为快递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中国网络购物与快递物流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我国1999年~2008年网络购物与快递物流相互作用的关联关系和耦合作用关系,划分了二者耦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并分析了二者发展速度与水平在不同阶段的差异表现.研究发现:网络购物与快递物流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8.
将环境引入生产要素,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从变化趋势、动力、成因,以及不同生产要素的作用差异等方面,对2000-2007年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环境效率的提高快于资源效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末端治理模式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有其合理性;②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而各市州间表现出较大差异;③长春、吉林等区域中部核心城市的经济运行绩效对于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起着主导作用;④吉林省区域内部和年度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式差异较大,在投资拉动战略下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⑤在推动区域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提高劳动力素质、组织管理效率等软技术对全要生产率的贡献,同时重视环境成本的高位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