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历史旱涝振荡谱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中伟 《科学通报》1994,39(5):431-431
功率谱分析是气候变化研究之常用手段.很多作者以此确定气候变化之显著周期,乃至进而对未来气候作周期性外推.由于作者们往往只强调与他人结果之相似处,而使人们忽略了不同序列分析结果间的重要区别.很少有人对气候变化显著周期的观念作过认真讨论.这固然有限于多数气候序列短而不足以进行深人分析,但更深刻地是反映了线性动力学思想在气候分析界之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Tweedie分布的广义线性模(generalized linear model,简称GLM),并结合Kriging模型,发展了日降水量统计降尺度的GLM-Kriging模型.首先用GLM拟合研究区域内日降水量与数值模式输出的影响局地降水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日降水量的空间相关性反映在模型的残差中;然后用Kriging模型来拟合GLM的随机化百分位残差(randomized quantile residuals,简称RQ残差).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应用于2007年7月沂沭泗流域的42站日降水观测,结果表明GLM-Kriging降尺度模型较好地还原了主要降水过程,整体上取得了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或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释用,还可进一步扩展为日降水量的时空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3.
近年我国温度及其日较差的变化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中伟 《科学通报》1992,37(14):1295-1295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近百年全球增温和大气温室效应增强有关。但60年代前后许多地区的降温却显示了自然气候振荡的重要影响。进一步分析一些区域温度变化的细致内涵应有利于区域气候预测和气候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1960~2008年中国二十四节气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技术——集合经验模分解(EEMD)方法,基于1960~2008年中国549站近地面气温观测的均一化序列,确定了全国平均温度的二十四个气候节气的阈值温度和时间,分析了各节气平均温度及其在季节循环中的时间节点的演变趋势.全国平均而言,小寒、大寒天气减少,近10年(1998~2007年)达到大寒的天数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56.8%;大暑天气增多,近10年达到大暑的天数比20世纪60年代增加81.4%;季节性升温阶段的气候节气显著提前6d以上,其中雨水节气提前最多,达15d;而季节性降温阶段的气候节气则都显著推迟5~6d.这主要是由于在变暖的大背景下整个季节循环趋于整体抬升所致,但在二十四节气中,位于春季位相者的增温趋势普遍大于位于秋季位相者.其中雨水、立春、惊蛰节气的增温最快,全国平均在1961~2007年间分别增暖了2.43,2.37和2.21℃.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这4个反映物候的气候节气在全国各地普遍提前,尤其在北方半干旱区均显著提前,分别达12~16,4~8,4~8和8~12d.这些定量化的节气气候变化分析结果,可为适应气候变化、适时调整相应农事活动和节能措施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Tweedie分布的日降水量统计降尺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Tweedie分布的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简称GLM),并结合Kriging模型,发展了日降水量统计降尺度的GLM-Kriging模型.首先用GLM拟合研究区域内日降水量与数值模式输出的影响局地降水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日降水量的空间相关性反映在模型的残差中;然后用Kriging模型来拟合GLM的随机化百分位残差(randomized quantile residuals,简称RQ残差).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应用于2007年7月沂沭泗流域的42站日降水观测,结果表明GLM-Kriging降尺度模型较好地还原了主要降水过程,整体上取得了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或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释用,还可进一步扩展为日降水量的时空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夏季气候变化的大尺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中伟 《科学通报》1988,33(19):1487-1487
关于十年际气候变化的研究是当今气候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十年来北非Sahel地区的显著变干已广泛地引起研究人员的兴趣。对一些局地气候观测的分析表明,可能存在更大范围的变化。但目前对这种气候变化的空间结构的认识还很少。本文基于对全球1950—1980年间气候资料的分析,描绘出这30年夏季气候变化的某些大尺度特征,并指出各地气候在60年代出现较大变化,反映了某种“气候跃变”(climatic jump)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和相应的环流密切相关.本文使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近50年极端温度与极端降水事件频率的关系.1980~1996年,主要的分布型为中国东部的北侧地区极端高温日数较少而极端降水日数较多,其南侧地区极端高温日数较多对应极端降水日数较少;这种空间分布自1997年起呈反向变化,即较少的极端高温日数和较多的极端降水日数发生在长江以南地区,以北地区相反.通过分析1997年前后两个时间段的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差异,可以得出我国东部北侧/南侧的中层异常高/低压,高层异常东/西风,减弱的东亚夏季风及位于30°N,110°E对流层高层的冷中心都有利于极端高温与降水事件频率的这种协同变化.  相似文献   
8.
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及其年际变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黄刚  严中伟 《科学通报》1999,44(4):421-424
利用影响东亚夏季风的东亚-太平洋(EAP)大气遥相关型的概念,定义了一个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并利用最新的资料来研究,进一步指出该指数可以很好的表征东亚地区(特别是江淮地区)夏季的一些气候要素场的年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