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本文介绍了海南大学园艺学学科的现状、优势和学科定位,并探讨了该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40D倾斜管气液两相流型转化界限,在内径为40 mm、长8 m的有机玻璃管内进行了角度为30°、45°、70°、90°的气液两相流动实验,实验记录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流型,将实验结果与较为全面的Barnea模型流型转换界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arnea的流型图中泡状流-段塞流及段塞流-搅动流界限与实验结果吻合度低,不能满足精准预测流型的要求。为此,修正流型转换准则,提出较为准确的40 mm倾斜管的泡状流-段塞流及段塞流-搅动流的流型转化界限,并绘制修正后的流型图,以期为不同倾角下气液两相流型判别提供更为精确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厚度SmCo薄膜的结构以及Cr缓冲层对SmCo/Cu薄膜结构、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较厚的SmCo薄膜,延长退火时间可有效提高样品的结晶度;Cr缓冲层能够提高样品表面的平整度,降低SmCo平均晶粒尺寸,增强SmCo(002)衍射峰与Cu(111)衍射峰强度之比(R),从而提高样品的磁性能.同时发现,SmCo/Cu薄膜的磁性能可以通过调节Cr缓冲层厚度进一步得到优化,其中通过调控缓冲层厚度提高R值,形成Cu(111)与SmCo(002)织构,是提高SmCo5/Cu薄膜磁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电子废弃物具有数量多、危害大、潜在价值高的特性,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可回收资源而被人们称之为“城市矿山”.但是如果对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到人类健康及生态安全.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用于评估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潜在环境影响的技术,其可以为电子废弃物管理提供一套系统的观点,汇总、评价其废弃后的各个过程中的消耗、排放及污染等各种指标,以帮助识别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管理过程中的潜在环境危害,指导电子产品的设计、流向及最终废弃的观念,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本文结合电子废弃物的特点,分析了在电子废弃物管理中引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生命周期评价在电子废弃物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滴滴涕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的首批12种受控物质之一。我国用于三氯杀螨醇生产的滴滴涕约占全国滴滴涕总产量的70%,为此,替代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成为淘汰滴滴涕的关键。文章围绕滴滴涕和三氯杀螨醇的生产淘汰和使用替代,形成了一整套淘汰和削减杀虫剂类POPs物质的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为今后履约项目的执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氯丹和灭蚁灵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的首批12种受控物质中的两种。调查显示,氯丹灭蚁灵的生产和使用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本文依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从生产线关停、替代技术示范、到污染场地的清理修复,形成了一整套淘汰和削减杀虫剂类POPs物质的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为今后履约项目的执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深化高等教育拨款机制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高等教育的拨款过程包括资金来源、拨款模式、保障机制及受款者等要素。本文分析比较了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拨款过程前三项要素的特点,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就如何改善拨款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多氯联苯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新涛  朱建新  丁琼 《科学通报》2012,(Z1):129-137
我国的多氯联苯(PCBs)污染场地数量多、分布广,现有的两家固定式高温焚烧厂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迫切需要引入移动式处理技术和设施,以推进我国污染场地环境无害化管理的进程.针对设施开发和引进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选择问题,本文选择国际上已经商业化成功运行的碱性催化分解(BCD)和红外高温焚烧(IRI)技术作为移动式非焚烧和焚烧技术的代表,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CA)结合影响评价2002+方法(IMPACT2002+),分析比较了两种技术在处理PCBs污染土壤全过程的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000kgPCBs污染土壤,BCD和IRI技术的综合环境影响分别为0.147和0.279Pt.论文还分别对两种技术的预处理、主处理、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及废渣处理等工艺单元的中间环境影响和最终环境影响进行了逐项分析和比较,鉴别了两种技术在处理PCBs污染土壤时各单元过程负面环境影响的主要来源,为两种技术的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