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和内涵,归纳了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方法,重点评述近几年应用比较广泛的系统动力学、多目标分析和压力状态响应等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水文地质参数识别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文地质参数识别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针对传统人工调参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水文地质参数识别的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实现了水文地质参数的自动识别,提高了计算效率,较一般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详细分析MODFLOW中P-PCG并行子程序包设计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其对层数较少模型加速效果不理想的特点提出了改进方案.在对同一算例数值模型的测试中,P-PCG并行子程序包加速比可以达到1.6,而改进后的P-PCG并行子程序包最大加速比可以达到3.2,明显提高了地下水数值模型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4.
水文地质参数识别问题是水文地质学上的一个难题。针对传统水文地质参数识别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水文地质参数识别的径向基函数(RBF )神经网络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它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现了水文地质参数的自动识别,提高了计算效率,比BP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参数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模拟地下水动态特征和进行资源评价,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地下水模拟功能的地下水信息系统。将集成系统应用于北京市密(云)怀(柔)顺(义)盆地的地下水评价中,并对不同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预测。计算表明,该区地下水调蓄能力强,可以作为备用水源地。将GIS与地下水模型集成,在改进建模方式、提高建模效率、改进模型可操作性等方面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6.
以河南郑州某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为例,建立了三维地下水热耦合数值模型,通过实际水位水温观测资料校正了模型,并利用校正后的模型模拟和分析了有区域流场存在条件下不同抽灌模式对采能区地温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区域流场存在的条件下该实际工程不适合采用交替抽灌模式,在制冷期末该工程采用交替抽灌模式的抽水井温度比不采用交替抽灌模式上升了1.8℃,系统所能提供的能量负荷降低了22.76%.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7.
包头市水资源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工业资料的统计,获得有关供水效益计算的参数。以效益分析和国民经济评 基础,运用效益分摊系数法全市工业供水效益分析,用投资净效益率法对现状和2000年全市水资源系统进行了国民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河北省拒马河平原区为例,建立了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工业和第三产业宏观控制的水资源经济管理模型。阐述建立该模型的具体过程。表1,参3。  相似文献   
9.
FEFLOW在地下水流模拟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介绍了基于有限元原理的FEFLOW软件,它的应用领域覆盖了水量、水质与温度的模拟,软件提供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能自动产生空间有限单元网格。FEFLOW程序包中配备了快速精确的数值算法来控制和优化求解过程,结果输出具有先进的图形视觉化效果,并能很好地处理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举例说明了FEFLOW软件在建立黄河下游影响带三维地下水流模拟模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内陆干旱半干旱盆地地下水生态环境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内陆干旱半干旱盆地地下水生态环境指标.内陆干旱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人工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天然绿洲植被衰败.不同区域地下水生态环境指标不完全相同,人工绿洲主要是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位临界埋深等指标,天然绿洲则主要是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潜水矿化度和地下水生态水位等指标.上述指标中最重要的地下水生态环境指标是地下水位埋深,其它指标如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可通过调节地下水位埋深来进行控制.人工绿洲临界埋深随气候和下垫面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年内不同时段指标阈值不同,天然绿洲的生态水位是适宜大多数植被生长的共同潜水埋深,为2.0~4.5m.表2,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