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从环境考古角度对古居巢国的蠡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巢国(又称居巢)是殷周时期的重要方国之一.春秋战国时,它是吴、楚两国相互争夺的一个小国,先是归服于楚,后为吴所灭,汉朝后则鲜见典籍.后人在从历史文献考察这一古国的都城时,对它的消失始终有一些难解之谜.近年唐家嘴遗址的发现,重新引发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通过对唐家嘴遗址文化层含碳较高的中间层位14C测年,距今年代2090±130aBP.结合文化层考虑,大约终止在1800年前的这个遗址,似乎可以与历史记载赤乌二年(A.D.239年)发生的"陷巢州"相合.本文以历史文献为根据,以环境考古理论为指导,初步划定古居巢国都城的大体位置及其功能、规模与等级,探讨唐家嘴汉代遗址与古居巢国都城之间的关系,反思人类活动对巢湖环境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陆应诚  刘建强  丁静  石静  陈君颖  叶小敏 《科学通报》2019,64(31):3213-3222
溢油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对象之一.在海洋环境动力作用下,溢油会形成复杂多样的污染类型.准确识别、分类并定量估算不同类型的溢油污染,有助于溢油事件应用处理策略的制定与灾损评估.微波雷达与光学是海洋溢油遥感监测的主要手段,具有不同的技术优势与应用特点.近年来,海洋溢油光学遥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发展迅速,其对不同海面溢油污染类型的识别、分类与定量估算能力得到认可.针对2018年1月中国东海"桑吉"轮溢油事件,利用中国GF-3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实现"桑吉"轮疑似溢油的圈定.优选欧洲空间局Sentinel-2卫星的多光谱数据,开展无云覆盖区域"桑吉"溢油的光学遥感探测.基于溢油模拟实验的光谱响应特征分析,阐明了典型溢油污染的Sentinel-2卫星多光谱特征,进一步开展"桑吉"轮溢油污染类型的光学遥感识别与分类.结果表明,"桑吉"轮溢油在其扩散与风化过程中,形成了3种显著差异的溢油污染类型,即海面油膜、油包水状、水包油状乳化物.不仅与GF-3合成孔径雷达的疑似溢油监测结果互为验证,更实现了不同溢油污染类型的光学遥感识别与分类.最后,初步讨论了光学遥感与微波雷达的集成应用策略,通过优势互补,能有效提高海洋溢油的遥感监测水平,并为中国海洋水色业务卫星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海面油膜光谱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东湾海水与辽河油田原油为材料, 利用ASD全谱段地物光谱仪, 针对海洋石油污染中的海面较薄油膜为研究对象, 设计海面油膜光谱响应室内实验, 模拟海面油膜厚度连续变化过程, 测量并分析油膜光谱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油膜厚度的相关关系. 研究表明: 在1150~2500 nm短波红外谱段范围内, 油膜的反射率随油膜厚度变化很小, 但高于本底水体光谱反射率, 此范围中有效遥感谱段具有探测较薄油膜有无的能力; 在400~1150 nm可见光-近红外谱段范围内, 油膜光谱反射率明显低于本底水体, 并随着表面油膜厚度的增加而逐步降低, 油膜光谱反射率与油膜的厚度呈很强的幂函数负相关关系, 以550和645 nm为中心的绿光、红光波段的油膜光谱响应表现最优, 可作为海面油膜多/高光谱遥感探测与评估的最佳选择波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HJ-1星CCD多光谱数据,以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深海油井溢油污染海域为研究区,对溢油迁移转化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油水混合物是该次事故的主要污染类型之一.研究HJ-1星CCD数据多种目标的影像特征与光谱响应特征,指出油水混合物能明显改变海水对入射光的后向散射性能,可以被有效地识别与判定.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墨西哥湾溢油污染中的油水混合物;对误判信息进行分块合并处理后,可进一步提高油水混合物的提取精度.研究表明,HJ-1星CCD多光谱数据能有效提取海洋溢油污染信息,具备了开展海洋溢油污染遥感监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 TM)遥感信息,对皖东南圩田进行了图型结构研究,发现该区圩田具有四类结构特征:田字形图型、多边形图型、羽状水网图型以及直条块状图型结构.田字形圩田体系具有相对完善的防御、灌溉、交通综合功能;多边形圩田具有空间扩展功能;羽状水网圩田具有对洪水的良好缓冲保护功能;直条块状的现代圩田具有能进行机械化集约化作业的功能.圩田的图型结构研究与功能分析有助于圩田形态结构时空演化过程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
蒋家山文化遗址出土文物400多件,主要有石镞、网坠、石锛和石刀等,石器中含石玉.C14测定年龄最早为5070±150a.B.属新石器晚期遗址.根据钻孔资料分析和现场勘察,将家山文化遗址有居民生活区,部族首领生活和指挥区,燎望台等功能区.初步研究,该文化遗址为新石器晚期生活在太平盆地中的一个部落,其文明发展有3个活动期,期间有四个文化间断期,其文化变化的原因与古气候等古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九华山旅游劳工转移模式及从业感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九华山旅游劳工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了九华山旅游劳工的产业、空间转移模式及从业感知.研究发现九华山旅游劳工转移产业分布较为均衡宽广,农业和制造业位于转移行业的前两位;旅游劳工多数来自外地,空间转移总体符合距离衰减规律;旅游劳工的从业感知评价十分积极,旅游职业本身及其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工作环境改善等职业优势能够使九华山旅游劳工克服工作时间较差、学历过剩等消极因素,保持较高的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广义遥感环境考古的技术整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交叉学科的角度,提出广义遥感环境考古理念并从技术层面上进行探讨,定义广义遥感环境考古技术是:基于信息学、地学、考古学与历史生态学理论,从航天、航空以及地面地球物理(如电场、磁场、力场、地震波等)方法获取地表及地下历史遗迹的信息,通过信息的处理、融合,进行影像的宏观分析到地球物理的地下微观探测,进而识别遗迹 (址 )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结合测年技术、孢粉分析以及化学和物理的鉴定技术等,得到对古人类生存的古生态环境的虚拟与数字化的重建。通过对考古学发展与变革的考察,得出广义遥感环境考古出现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对广义遥感环境考古内涵、技术工作思路、技术整合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