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GPP(总初级生产力)、NPP(净初级生产力)、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EVI(增强型植被指数)四项表征植被特征的参数,对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植被特征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采用Moran系数(MC)对植被特征参数的空间自相关程度进行度量,采用半变异函数进行西南纵向岭谷区植被特征参数的空间分异及其结构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特征参数在全局范围内呈现负的空间自相关,各向异性自相关程度均表现在南-北方向自相关程度较大,其次为东南-西北方向;(2)植被特征参数的空间变异尺度较大;(3)植被特征参数在南-北方向上空间自相关距离较大,其次为东北-西南方向.西南纵向岭谷区植被特征参数的空间分异特征与本区地形走向吻合,表现出南-北方向的自相关程度较大,东西方向自相关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2.
以MODIS-EVI为定量指标,应用ARCGIS和SPSS等软件对纵向岭谷区南部的植被时空分布格局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增强植被指数EVI区域差异显著,地形特别是纵向山地山体效应明显.时间异质性上,由于影响研究区的季风气流间存在一定的时相差,而EVI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明显,这种区域差异与大地形,尤其是哀牢山和无量山,具有显著的位置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上,大体以哀牢山为界,研究区西北部高山峡谷相间分布,降水量自西而东随山地、峡谷地形几成正弦曲线般变化,EVI数值递变迅速,而东部整体地势平缓,EVI递变趋势不明显.究其EVI时空异质性格局形成的原因,纵向山地对水、热因子空间再分配所造成的影响是主要的,特别是无量山和哀牢山雨季对水汽的截留作用以及干季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更为突出:统计横剖面上的海拔高度在1400-1500m之间点的自西而东5分区雨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干季平均极端低温,依次为1244.67,1081.44,1111.41,1033和807.11mm以及7.93.7.46.7.28.8.44和9.16℃.  相似文献   
3.
以MODIS-EVI为定量指标,应用ARCGIS和SPSS等软件对纵向岭谷区南部的植被时空分布格局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增强植被指数EVI区域差异显著,地形特别是纵向山地山体效应明显.时间异质性上,由于影响研究区的季风气流间存在一定的时相差,而EVI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明显,这种区域差异与大地形,尤其是哀牢山和无量山,具有显著的位置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上,大体以哀牢山为界,研究区西北部高山峡谷相间分布,降水量自西而东随山地、峡谷地形几成正弦曲线般变化,EVI数值递变迅速,而东部整体地势平缓,EVI递变趋势不明显.究其EVI时空异质性格局形成的原因,纵向山地对水、热因子空间再分配所造成的影响是主要的,特别是无量山和哀牢山雨季对水汽的截留作用以及干季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更为突出统计横剖面上的海拔高度在1400~1500 m之间点的自西而东5分区雨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干季平均极端低温,依次为1244.67,1081.44,1111.41,1033和807.11mm以及7.93,7.46,7.28,8.44和9.16℃.  相似文献   
4.
纵向岭谷区水汽通道作用及植被生产力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纵向岭谷区河谷“水汽通道”作用,使通道与其毗邻地区形成特殊的水热分布格局,并产生了强烈的生态效应,并对该区的生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本区30年平均年降水、气温空间数据、净初级生产力、植被类型、地形(高度、坡度、坡向)、太阳辐射等数据基础上,构建纵向岭谷区“地-汽-水-生”系统数据库;通过河谷水汽通量、降水格局、“分水岭”空间分析,印证河谷“水汽通道”作用的并存;水汽通道作用对植被的垂直分布带谱南北差异和植物种类的反常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相邻同纬地区比较,本区NPP(净初极生产力)值总体偏高,向北突出、延伸趋势显著,并且高值线的流动方向与河谷相一致;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结果确定最低温度、海拔高度、降水、坡度是影响本区NPP的关键因子,它们的影响率依次为1.588,1.053,1.006和1.003.最后分析了各植被类型及同一植物物种的净初级生产力对水热条件的具体响应过程,“水汽通道”作用产生了重要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数字城市的概念和遥感技术发展的现状,讨论了遥感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基础地理数据获取、用地调查、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城市化进程的动态监控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应用,论述了数字城市的建立为遥感技术的发展提出的诸如高分辨率、智能化、定量化等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气候演变史实,综述了气候变化或气候波动主要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基本影响。中国全新世可划分为早期增暖、中期温暖、晚期转冷三个阶段,其前两个阶段的明显暖湿性质对中华民族农业文明起源有举足轻重的沃土作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演化进程与暖湿期/冷干期的更替轮回息息相关,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的秦汉、隋唐、宋元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而战事不断、社会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晚唐及明清时期气候寒冷干燥。20世纪的中国全域气温增加趋势明显,降水量增减趋势不明朗;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总体影响是“利弊共存、弊大于利”。近40年来,全国气温波动中升高、降水区域分异加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是主要特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对社会进步提出了严峻挑战,但也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良好机遇。总之,中国气候演变作用于社会发展以促进为主、阻碍为辅。  相似文献   
7.
从自然生态环境、产业生产活动、个体适生习性3个方面,综述了中国南北区域的分异。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水热组合差异使得秦岭淮河线成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同时还造就了中国南北方土壤发育和河流冰情的差异。在产业生产活动方面,农业种植活动如耕地类型、作物种类和熟制都表现出典型的区域分异。同时,这种南北分异在能源工业、民俗建筑风格和交通运输方式上也表现显著。而在个体适生习性方面,身高体型、性格秉性、服饰风格和饮食习性等都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