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討論长江中游(圻春——安庆)一带第四紀古长江,古干江与长江沿岸(湖口——彭澤段)鄱阳湖濱,干江与撫河下游的沙山地形。1959年5月至8月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师生接受了长江流域規划办公室的委托,在长江中下游进行地貌第四紀地貭与河道查勘,我們在武穴——安庆一带发現,第四紀古长江,在鄱阳湖江西南昌与长江湖口彭澤一带,发現了第四紀古干江及其遺跡沙山,这新发現不仅有很大实际意义,它为  相似文献   
2.
林承坤  吴小根 《自然杂志》2001,23(4):193-198
岷江水量丰沛,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峡谷流入成都平原的起始段,居高临下的特殊地理位置,可对成都平原及其相邻地区实行自流灌溉,但岷江卵石推移质输沙量大,河道严重沉积,河床演变迅速,流量变幅较大,水旱灾害频繁,地震强烈,严重制约着都江堰的建设。根据以上有利与不利因素,都江堰巧妙地兴建了鱼嘴、宝瓶口、飞沙堰、金刚堤、百丈堤等渠首工程;创造出独特的建堰治河技术;建立了一整套防沙治水经验与严密的维修制度以及完善的管理,圆满地解决了引水与防洪排沙的矛盾,历2200多年而不衰,使人们长期受益,成为现存世界上最悠久的我国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公元2000年已被联合国列为“国际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3.
4.
洞庭湖水沙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统计与分析了1951-1988年洞庭湖及其入湖河流的水沙与洪涝灾害资料表明,近40年来洞庭湖的水位不是不断抬高,而是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入湖水沙的减少,使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明显减径,并在1981年长江特大洪水的防洪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根据洞庭湖水沙变化规律这提出洞庭湖洪涝灾害治理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5.
长江径流量特性及其重要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林承坤  吴小根 《自然杂志》1999,21(4):200-205
长江的年平均径流量与径流深度分别为9.519 ×10~(11)m~3与526.4mm.其径流量有五个特性:(1)径流量居全国河流之首,占全国总径流量的35.1%,也是流入中国海径流量总量的55.2%.(2)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密切,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9.(3)年际流分配均匀;流量变化幅度在全国不同气候带的大河中属最小.(4)中游的年平均径流量与径流深度均居全流域的首位.但全流域径流分布较为均匀.(5)中下游干流的水面比降与洪水传播速度均大于上游.这些特性,对于长江的洪水成因与预报的研究和水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荆江河曲的成因与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着重分析了荆江河曲形成的边界条件,指出沙层之上复有厚层粘土的二元结构,或沙与土互层结构的土质条件,对荆江河曲的形成与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对荆江在2500年内河床类型的演变过程的分析中,阐明了历史时期内分流穴口的淤塞,使荆江流量增大,洪水位增高,促进了河漫滩相粘土层的迅速增厚,造成了在水流作用下,河岸的相对可动性小於河底的边界条件,因而促使荆江的河型由三角洲分(氵义)河床转化为河曲。最后根据400多年来荆江各段河床平面变形形式的不同将荆江河曲划分出五种弯道演变的类型。自然界中蜿蜒曲折的河床称为河曲,它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河床类型。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学者管子就提出“水性至曲”的现象。1870年英国著名地质学家C.莱伊尔(C.Lyells)开始从地质地貌观点研究河曲成因与演变。1908年法国河道工程师L.法格(L.Fargue)阐明弯道形态特性。随后学者们从地貌、地质、水文、泥沙与河流动力等方面对河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数十种假说,但河曲成因至今还被认为是理论上悬而未决的问题。而本文探讨的荆江河曲又有其复杂的形成条件,但我们认为只要遵循毛主席的教导:“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魄,就在於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按这一指示来研究它,总能逐渐取得一定成果的。笔者具体地分析了荆江河床形成的条件。研究了荆江历史时期水系演变的情况,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探讨荆江河曲的成因与演变。  相似文献   
7.
古代长江江水何时变为混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江水清浊主要决定于江水悬移质泥沙的含沙量.从近50年来长江干流和一些主要支流与湖泊的长序列泥沙检测资料表明,长江的江水己经混浊.本文根据北魏以来史书有关长江江水和湖水清浊的记载,探讨古代长江江水何时变为混浊.研究表明从北魏至唐代晚期长江干流与清江、湘江、汉水、赣江等支流的江水以及洞庭湖与鄱阳湖的湖水均为清澈透明.至北宋晚期,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干流荆江段的江水,以及南宋早期长江干流的江水均变为混浊.南宋以后长江一些主要支流的江水也变为混浊.长江干流江水变为混浊的主要原因是从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长江流域战乱的频繁,南宋偏安江南,大批汉族居民南迁,促使长江大规模开发.长江流域地区的农业开发,山区采用了毁林开荒,刀耕火种;沿江沿湖平原采用筑堤围垸,使流域和河道侵蚀增强,河水含沙量增加,导致长江干流水变为混浊.南宋以后长江仍承继南宋的开发方式,使长江一些主要支流的江水也变为混浊.  相似文献   
8.
一、对目前几个划分河床类型途径的分析河床类型(简称河型)的划分是河床学中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随着大规模建设与河道整治工程的开展,迫切需要区分河床类型,掌握不同类型河床的演变规律。所以近十几年来,该问题引起了中外学者们的注意,归纳起来,探索这一课题主要有如下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