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H62铜合金为实验材料,进行不同应变率下的单向拉伸试验。采用唯象建模方法建立铜合金的本构模型。通过二次开发,将本构模型导入MARC,以拉拔速度为实验参数,对游动芯头拉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强化系数与黏性系数建立的本构模型,对不同应变率下单向拉伸实验数据拟合效果较好,弹黏塑性模型对不同应变率下拉伸成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随着拉拔速度增加,拉拔力逐渐增大,但增加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李臣  鲍洪翰 《科技信息》2013,(18):90-90
市场经济要依靠法制进行约束,建筑工程应加强合同管理,以便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李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991-2994
随着秦家屯油田大面积开发,油水井套损的趋势逐渐加重,根据研究区15口套损井的情况,从区块分布、岩性、射孔、固井质量、腐蚀情况、注水开发等不同方面进行统计,找出相应的规律,结合秦家屯油田油藏开发概况,得出泥岩吸水膨胀、蠕变及滑动造成套管损坏是秦家屯油田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其它因素加剧了套管损坏的程度。套损原因的明确,为后期预防与治理套损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理顺、规范实验室体制,坚持实验和创新教育相结合,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燃气管道穿越江河的施工方法大体上分为:随桥铺设、空中架设、定向钻穿越、江底隧道穿越、水下大开挖沟埋等几种形式。本文论述了燃气管道穿越江河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鲍洪翰  李臣 《科技信息》2013,(18):389-389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投资,因此施工现场必须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1945年4月末到5月初,苏联红军和德军围绕着德国首都柏林展开了世界历史上最血腥残酷的城市攻防战。为了战胜对方,双方调兵遣将,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这场战役的结果将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走向。寒冷的春天时间进入1945年,冬天悄悄离开,春天如约而至。尽管气温不断回升,但对于气数已尽的纳粹德国来说,这个春天却是异常的寒冷。经过长期的战争,德国已经耗尽了有限的资源,前线的战斗不断消耗着部队和装备,英美两国的战略轰炸又在后  相似文献   
8.
企业效益是以规模为基础的,但也决非规模与效益成正比。为了获得最优效益,企业要找到最优规模。通过建立企业基本凸二次规划模型,将K-T条件法与制约函数法相结合,构造了拉格朗日函数,找到最优解;在最优解的基础上重建企业资源扩张模型,最后求出企业最优扩张系数,得到获得最大效益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三叠系储层是洪积扇相砂砾岩体,油藏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后期形成了许多高渗流通道。从静态成因、工程动态成因角度总结了高渗流通道的形成原因,认为砾岩储层中高渗通道的主要成因有:沉积微相控制、微裂缝网络连通、沉积成岩作用程度弱(欠压实砂砾体弱胶结)、特殊的支撑砾岩岩石沉积结构、储层改造、长期注水微颗粒迁移、不同岩性沉积界面高渗通道、不整合面等8种。通过确定高渗透段的成因及其识别特征,将其嵌到单期水道内,建立高渗透层段的空间分布规律。高渗通道的开发动态特征为:高渗通道对应段吸水量高、高渗通道对应段吸水量随注水时间的延长而一般吸水量明显增大、高渗通道对应段地层压力从不明显到逐渐增高。由于储层高渗流通道的存在,导致注入水无法起到有效驱油作用,注入水无效循环严重影响了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总结高渗流通道的特征并有效识别,是改善砾岩油藏储层开发效果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万利一矿3-1煤层回撤通道末采期间矿压显现剧烈的问题,通过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工作面前方应力分布、非等压巷道塑性区分布、末采期间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和区域应力场矢量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万利一矿工作面前方20 m为受支承压力剧烈影响导致的高偏应力场范围,在此高偏应力环境下,巷道易发生蝶形失稳;末采期间,工作面前方煤柱内应力由双峰非对称分布向单峰对称分布转化,回撤通道间的煤柱应力始终处于双峰非对称分布,但辅回撤通道的区域应力场极值较小,有利于巷道的稳定;末采期间,回撤通道在不间断变化的复杂移动支承压力的作用下逐渐塑性失稳,但在保护煤柱作用下,辅回撤通道的围岩应力分布模式未变,塑性区蝶形扩展有限.基于此,提出针对性的锚杆索联合支护配合末采期加强支护的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现场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围岩失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