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编者按:2007年12月9日关于“宇称不守恒”获诺贝尔物理学奖50周年之际。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网站(Nobel Prize.org)主编史密斯(A.Smith)采访了当年获奖者之一李政道.内容广泛而深入。2011年11月25日适逢李政道教授85寿辰,征得了诺贝尔奖网站和李政道教授的同意,本期特发表此次采访的中译稿。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微观和宏观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发表100周年,也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物理年。作为一项全球性的纪念活动,4月15日,由中国科协、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主办的“世界物理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在纪念大会上,科学家代表杨振宁、李政道、彭桓武、冯端等人分别作了报告,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科学工作在物理学中的杰出贡献及其对世界与公众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为使读者能了解这次大会的报告内容,本刊刊登了参加这次会议的部分科学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中科院研究生院主办的“李政道讲座”去年拉开帷幕,虽然李政道教授因工作原因,未能亲自出席开讲仪式,但他特地为此录制了讲话录像。录像播放了,李政道教接向同学们娓娓道出他所经历的一件趣事:  相似文献   
5.
<正>爱因斯坦一生对中国关怀很深,1922年两次来上海,他在来上海的船上收到瑞典方面通知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电报。中国学者和青年对相对论有高度的兴趣和了解,中国人民对爱因斯坦也怀着崇敬之情。我手头有一张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在一起的照片,有人根据这张照片.虚构了一场  相似文献   
6.
没有今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李政道教授在纪念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经本人同意在本刊发表。—编者—今天,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纪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十周年座谈会。我们大家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今天要讲的是:“没有今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为什么说没有今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我可以举两个明确的例子来说明: 1.18世纪本·弗兰克林对电现象的重要发现,以及19世纪法拉弟有关电和磁的决定性实验,导致上世纪末麦克斯韦方程式,统一了电力和磁力,使我们理解光的本质及它和纯粹电磁现象的同一性。这一突破带来了发电机、电动机和电报、电视、雷达,以及全部现代化通讯手段。  相似文献   
7.
科学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人看来,科学和艺术似乎各行其道、互不相关,其实,它们有着共同的基础——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物理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没有今日的基础研究.就没有明天的应用研究.也就没有将来的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各种全新的科学观念,似乎将科学本身搅得六神无主,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前景如何?且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娓娓道来,对你可能具有科学乃至哲学意义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祖国纪念爱因斯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世界物理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简要回顾了爱因斯坦的学术成就以及与爱因斯坦的交往,高度评价了爱因斯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