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崔鸿宾 《科学通报》1958,3(10):296-296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夕,在植物研究所高等植物分类组制订规划的会议上,提出了要在十年内完成中国植物志的倡议,并决定在明年十月一日以前出版五卷作为向开国十周年的献礼。中国植物志是植物学家迫切需要的资料,用十年的时间来完成它,不仅是发展植物科学的一大贡献,而且在开发和利用祖国经济植物资源方面也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植物志》的研究与编撰工作,从1958年正式启动,2004年全部完成,历时近50年。全书共80卷126册,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最为完整的基本资料,也是世界上篇幅最大的植物志。它被誉为中国现代科学的重大成果之一,是我国几代植物学家,从酝酿、准备算起,以近百年的时间历尽种种艰难才得以完成的。 1994年,时任《中国植物志》副主编、并长期负责编委会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崔鸿宾,奉主编吴征镒院士之命,撰写了“《中国植物志》编研史”初稿,拟作为第一卷“总论”的组成部分。同年7月16日,崔鸿宾在工作时突然病倒离世,所写初稿后由其姐姐、北京大学崔一华先生帮助整理誊清,并于1995年提交《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由于种种原因,已正式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1卷第7章“《中国植物志》编研简史”(5000字)系以该稿为基础之一加以删节而成。2006年初夏,崔鸿宾的妻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谢玉如女士,将该稿交与本刊。吴征镒院士曾提议改用《〈中国植物志〉编研的经验和教训》,以别于现已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1卷第7章标题。本刊经与谢玉如女士协商,以现在的标题刊发。另外,限于篇幅,省略了原稿中编委会名单。 崔鸿宾,1928年出生于北京。早年就学于北京汇文小学及中学,1947年进入中法大学生物系,院系调整后于195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的研究。他自始至终参与了《中国植物志》的编研以及相关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1958年开始参与《中国植物志》的筹备;1959年《中国植物志》编委会成立,即担任秘书工作;1973年任第二届编委会常委兼秘书,主持编委会的常务工作;1976年任第三届编委会副主编兼秘书,后一直担任副主编,直至1994年7月因病去世。在他去世后。由《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的《编写工作简讯》印行了纪念专集(第74期,1994年8月22日),同时,该志中英文版联合编委会决定将英文版第16卷献给他以表纪念。 作为亲历者,崔鸿宾先生的这份遗稿较为真实、详细地记录了《中国植物志》的编研——这一重大科研活动的过程;而作为附件发表的手稿《〈中国植物志〉第二版编写计划(草案)》、《〈中国植物志〉第二版编写规格(草案)》和《〈中国植物志〉第二版编写要求》,融入了作者对于植物志编研后续工作的想法,以及对于中国植物分类学今后任务的看法。今日读来,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它们珍贵的史料价值。全面、真实、生动地记录现代科学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并认真、深入地分析、研究、总结那一段段已经发生的历史,是本刊的宗旨,也是本刊藉该文所期望引导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57年2月11日至16日举行。应邀参加大会的有80多人。来中国考察的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所长苏卡切夫院士、列宁格勒科马洛夫植物研究所费德洛夫教授等七位苏联科学家也应邀参加大会,并做了六篇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