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1.
从薛定谔方程和其他几个基本假设的量子力学,可以得出测不准关系.如何理解这个关系,成为近代物理学争论不休、至今尚未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从线性薛定谔方程(LSE)向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的演变说明微观粒子在线性作用和非线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深入分析了显示宏观量子效应状态的基本特性,以常见的、易出现宏观量子效应的超导态为例,从理论上证明了它是在体系的非线性作用下,由于对称性自发破缺,产生相变后所形成的自发相干态和准玻色凝聚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广义相对论讨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半衰期问题,指出半衰期(或衰变常数)与地理纬度和地质年代有关。同位素地质年令学使用长半衰期的元素测量地质年令,可以认为半衰期在整个时间里是不变的,因而所测定的地质年令是有效的;而考古学和地质学中使用短半衰期的元素测量地质或文物年令,应考虑相对论效应。本文还提出了利用放射性元素衰变来验证广义相对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按照李政道教授提出的“分立力学”(discrete mechanics)的观点,经典力学中的时间t和空间r都为动力学变量。时间、空间与测量紧密相关。由于测量是分立的,因此时间、空间只能取一些分立值。这样,时间和空间间隔必须用差分表示才为准  相似文献   
5.
非传播孤立波的观测及实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1984年吴君汝等人发现的非传播孤立波进行实验观测。我们使用了多种形状、不同宽度的水槽、用不同表面性质的液体进行实验。实验表明,形成孤波的条件取决于液体的表面性质和深度。纯水不容易形成孤波,加入活化物质、减小表面张力,容易形成孤波。表面张力较大的液体,波形较高而宽度较小。波高除与表面张力有关外,还与驱动振幅有关,驱动振幅增加,波幅增高。我们对两个孤波的相互作用也作了较详细的观测。两个同极性孤波的相互作用,只有在驱动振幅较高时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非传播孤立波建立了两种数学模型:一是考虑表面张力影响的势流模型,并得到了关于垂直激振和水平激振稳态解的近似解析表达式,与实验观测现象较为吻合;二是考虑表面张力以及粘性影响的非惯性系水柱模型,在垂直激振情况下,有限差分数值结果也与实验数据相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