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中国科学社一项颁奖的追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康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8):13-16,22
中国科学社1930-1940年间颁发的“高(君韦)女士纪念奖金”,是由中国民间科学社团依靠个人损赠基金,通过《科学》杂志宣传、组织、评选和传播大学生及青年教师优秀科学成果,取得良好成效的范例。本文收集当时材料,并追踪获奖者日后的发展情况,及其对科学事业的突出贡献,论证这种奖励形式在今天仍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下水开采和大量工程建设的影响,不少城市地面沉降问题突出.利用2011年至2013年间获取的41景TerraSAR-X高分辨率SAR数据,采用相干点目标分析技术对常州地表形变进行监测,获得了地面沉降速率图,并与水准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达到了毫米级精度.研究结果显示,常州市武进地区存在几处明显的沉降,在2011-2013年间最大沉降速率达到28.7 mm/a,体现了IPTA技术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钱学森、许国志、吴文俊和华罗庚的教育背景提出他们早年的经济学、管理学情结,因而在20世纪50年代积极投身中国管理科学和数量经济学的开创.吴文俊充当博弈论方向的带头人,深入对John von Neu-mann和John Nash的核心理论进行修补.他见机早、水平高,享有"超前-超然"的地位,成果达到"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采用最新CMOS VLSI技术研制成了新一代高速逻辑电路——2μm硅栅CMOS逻辑74AC系列,其运行速度、最高频率和负载能力均达到甚至超过先进的第三代TTL系列74ALS,而仍保持CMOS IC的基本优点.本文介绍其设计、制造和主要特性,分析、讨论它同其它电路系列,特别是和74ALS的异同及其发展前景.用它采取代74ALS,不仅可大大降低系统的总功耗,且将开辟用现今的74ALS、LS或74HC无法实现的新的应用领域.它的发展潜力还相当大.  相似文献   
5.
许康  劳汉生 《科学》2002,54(3):43-46
所谓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简言之,是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心理学.它以工业企业和其他组织中涉及员工绩效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上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可以说是一门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我国史料中发掘有关软科学思想的若干"前史"材料,然后讨论20世纪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科学学、科学技术论的发展梗概,并对当代中国软科学作了回顾和前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泰罗“:曹云祥生平与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华学校第5任校长曹云祥,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MBA学位获得者之一,他在该校任职期间颇有作为。1930年起作为中国工商管理协会的总干事,继任理事长,充当了在中国宣传入介绍和推行科学管理的领军人物,理论上也有一定的贡献。本文以直接发掘的第一手材料叙述有关史实,认为在中国教育史和中国管理思想史上,应给予这位几乎已被湮没的人物以恰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体系发展至今,开始陷入诸如"知识爆炸"、"逻辑混乱"等一系列的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探索体系新的发展方向,必须要对体系的基础进行透彻的分析.科学技术体系的现状表明,未来的科学技术体系的建构,将逐渐过渡到以工程技术为核心.传统的以"学"为主的科学技术体系会慢慢向以"用"为主的科学技术体系演变.  相似文献   
10.
埋地热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后,当管内原油温度降到析蜡点以下时,原油中的蜡晶将逐渐析出。根据含蜡原油降温过程中蜡结晶放热的特点,使用焓法方程对析蜡点以下伴随有析蜡胶凝现象的原油降温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并详细给出了使用有限元法对焓法方程进行求解的方法。将焓法方程的计算结果与Φ426mm×6mm管道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土壤的计算温度和实测温度最大偏差在1.4℃以内,管内平均温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偏差为0.3℃。由此证明了使用焓法方程计算埋地热油管道停输温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