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了研究一些主观等定性因素对现代海上战斗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生命方法开发了基于多Agent的水面舰艇编队对海作战模拟系统.运用一种决策因子结构建立了Agent行为决策模型,采取遗传算法实现了Agent的适应性.结果:分析了决策因子结构对作战结果的影响.结论:人工生命方法为分析定性因素对战斗结果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可以较好地从整体上揭示现代海战作战过程的作战规律.  相似文献   
2.
3.
水面舰艇编队反舰作战中作战网络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作战网络结构是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并最终建立火力优势的基础, 对于促进"战场透明"的实现, 充分发挥信息"兵力倍增器"的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采用复杂网络方法建立了水面舰艇编队反舰作战的网络模型; 从网络的边和节点两方面分析了网络结构对信息质量的影响, 并论述了信息质量对反舰作战过程及效果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采用遗传算法对反舰作战网络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 优化结果表明: 对于质量较高的信息, 需缩小其传递路径, 使其快速地到达武器节点, 建立火力优势; 而对于质量相对较低的信息, 则可以适当增加其传递途径, 腾出网络带宽以及指控节点以便高质量信息的快速传递、处理. 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水面舰艇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具有一定的军事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连续梁桥,墩台,基础共同工作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并以某铁路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为例,进行结构的反应谱分析和弹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充分反映各活动铰支座的移动情况及结构由弹性阶段进入弹塑性阶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根据弹塑性理论,采用四节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和理想弹塑性德鲁克-普拉格弹塑性材料模型,对双层隧道进行了平面应变有限元分析,自编了考虑初应力分阶段释放?模拟具体施工过程的计算机处理软件.运用该软件,计算得到了衬砌与围岩共同工作时的变形情况?应力分布和塑性区分布的状况,并最终给出了衬砌的各个横截面的设计内力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金属超微粉的研究结果,说明在Ar+H2混合气氛中所制备的金属超微粉,其产率和尺寸不仅随金属特性不同而改变,同时也被气氛中H2含量多少所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加热蒸发金属的方法,制备出Al超微粉,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压力的Ar+HIJ混和气氛中制备的Al超微粉产率及粒径分布皆因电弧电流和电弧电压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体系免疫多智能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舰艇编队协同防空问题, 根据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体系与生物免疫系统防御机制和性质相似的特点, 实现了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映射. 在此基础上, 结合多智能体理论与方法, 设计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体系的监测、调节和抗体等免疫智能体的功能结构模型, 构建出一种新颖的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体系免疫多智能体(IMA)系统模型, 提出了免疫多智能体系统的形式化描述, 分析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体系免疫多智能体系统的免疫应答过程和机制. 该模型的防御机制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的特性, 充分体现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体系的协同防御机制和性质, 为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体系研究开拓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免疫多智能体的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体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生物免疫系统的性质和机制,结合多智能体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免疫多智能体网络(Immune Multi-Agent Network,IMAN)模型。根据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体系和生物免疫系统在防御功能、自适应和自组织特性上相似的特点,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体系映射到生物免疫系统之中,设计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免疫智能体功能结构模型,并综合上述免疫多智能体网络模型IMAN及其免疫防御原理,构建了一种新颖的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体系免疫多智能体网络模型,分析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体系免疫多智能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及其性质,旨在为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体系研究开拓一种新思路,并为建立适合现代实战需要的作战仿真系统提供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