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经过病原的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及病仔猪防治效果的分析,确诊某集约化养猪场仔猪发生以“渗出性皮炎”为主的疾病为致病性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的防制措施后,彻底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将禽流感病毒接种于12 d鸭胚,接种后24,36,48 h分别采取其绒毛尿囊液、绒毛尿囊膜、胚体,其中绒毛尿囊膜及胚体制成18种AGP抗原,并与标准AGP阳性血清进行AGP反应,结果表明:取48 h死亡鸭胚的绒毛尿囊膜经过研磨、反复冻融及灭活制备的AGP抗原与标准AGP阳性血清反应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敏感、特异地鉴别诊断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H 5,H 7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出并合成两对特异性引物,利用这两对引物对H 5,H 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片断进行二联RT-PCR扩增,并对二联RT-PCR检测方法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两对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出H 5,H 7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490 bp和375 bp;该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初步建立起快速、敏感、特异地鉴别检测H 5,H 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沙门氏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一直威胁着畜禽健康和食品安全。 当前正值我国大力推进沙门氏菌、淋巴白血病的种禽净化政策,但传统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时间长、血清型和致病力无法区分的技术瓶颈,严重制约了沙门氏菌净化效率和净化进程,也限制了食品安全检测的准确性。 针对沙门氏菌临床快速检测存在的技术壁垒,本文对细菌分离、血清学诊断、PCR 诊断技术、基因芯片诊断等技术进展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禽源沙门氏菌新型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流感病毒致病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感染,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有较强的特异性,各毒株所表现的毒力也所不同,决定流感病毒宿主特异性和毒力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流感病毒的分子水平上来揭示流感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及其毒力差异。  相似文献   
6.
随着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动物技术已在医药、农业及生物学领域中得到较广泛应用.尤其在抗病毒育种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成就.本文就转基因动物技术抗病毒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7.
经过病原的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及病仔猪防治效果的分析,确诊某集约化养猪场仔猪发生以“渗出性皮炎”为主的疾病为致病性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的防制措施后,彻底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不同方法抽提抗禽流感iRNA的含量、纯度,以及了解iRNA对小鼠的免疫活性,本研究就抗禽流感iRNA提取及其部分免疫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酚-氯仿抽提与Trizol reagent试剂盒抽提的效果差异不显著,所得到的iRNA含量和纯度较高,而冷热酚法抽提的效果则明显不及酚-氯仿法与Trizol reagent试剂盒;小白鼠腹腔注射提取的iRNA制剂,小白鼠生长良好,10 d内未见小白鼠有死亡,由此说明iRNA对小白鼠是安全的;禽流感HI试验及ELISA试剂盒检测iRNA免疫小白鼠血清抗体,结果为阴性,由此说明抽提的iRNA不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